明代延平府双塔——西塔

分类: 南平风貌 |
南平自东汉建安元年设县,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但是保留下来的古迹寥寥无几。南平双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400年,算是硕果仅存的古迹。
南平双塔都是七层实心石塔,一个叫东塔,另一个叫西塔,其实都在南平城区的东面,只不过其中一个位置相对更偏东一些。双塔分别矗立在闽江两岸的山头上,一塔在江南,一塔在江北,隔江相望。
南平民众盛传的一个传说:上游的两条溪——建溪和西溪,流到南平汇合成闽江,好像一个“人”字。在江边建的两座古塔好像加上两点,构成了“火”字。因此南平城易发生火灾。五十年代在闽江上建造了铁路桥,在“火”字上加上一横,变成“灭”字,就能去除火灾云云。
其实万历年间建造双塔,与南平的风水有关。明代内阁首辅(相当于总理)叶向高撰写的《双塔记》中有详细的记叙:“郡前东西溪,交流直射,风气涣散,人文厄塞,职此之故。宜建一浮图於九龙山之巅,以收东溪之水。又建一浮图於化剑阁之前,以收西溪之水。两水汇合,环绕郡治,於形胜大壮,当必有兴者。”
文中说因为两溪交汇后向东奔流而去,使南平的风气涣散。如果在九龙山顶建塔可以收东溪之水,在化剑阁前建塔可以收西溪之水,两塔镇住水势,对南平城的风水大有裨益。现在塔上的两块石匾:“民财永阜”、“文运遐昌”,就反映了当时延平府官绅士民建塔的美好愿景。
双塔建造应感谢万历年间延平百姓的父母官领导有方。据《双塔记》记载:缙绅先向延平知府(相当于南平市长)方元彥提议,知府大人又向顶头上司沈儆炌请示,沈儆炌当时作为分守道驻延平(道是省和府之间的行政单位),建塔的提议获得沈儆炌支持,最后上报两台(藩台臬台,即福建省级领导)。沈儆炌带头捐银200两,方元彥捐银130两,延平府下辖7县的官员及缙绅士民纷纷捐款,“七邑之人起而助之”(七邑现在大多属三明市),共计两千多两。双塔历时两年多,于1607年建成。用套话说,乃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
双塔同时建成,外观也很相似,但是400年后的今天,际遇却大不同。西塔位于九峰山公园的东面,是游人必到的景点,南平市民大概没有人没去过西塔。而东塔处于未开发的荒山之上,虽然高度还超过西塔,但是人迹罕至,除了户外爱好者,很少人到东塔。
东塔照片见下一篇《荒山野岭访东塔》
以下是西塔的照片。
九峰山上通往西塔的小路平坦整洁,适合市民登山锻炼。
http://s16/mw690/006HLn5azy7bEmdA5wb4f&690
http://s10/mw690/006HLn5azy7bEmdS7ZTf9&690
http://s4/mw690/006HLn5azy7bEmedxkfa3&690
http://s10/mw690/006HLn5azy7bEmexUpPb9&690
http://s1/mw690/006HLn5azy7bEmeYjS020&690
http://s1/mw690/006HLn5azy7bEmreo7K40&690
http://s16/mw690/006HLn5azy7bEmrGZ678f&690
http://s16/mw690/006HLn5azy7bEms03Bt9f&690
http://s3/mw690/006HLn5azy7bEmsnpu272&690
http://s4/mw690/006HLn5azy7bEmsFYll53&690
http://s3/mw690/006HLn5azy7bEmsWWuS1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