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教授救了我一命(四)
石毓智
李讷教授是抱着救助一个落难后生的心态,给我一个研究助理的位置,本来没有指望我能为他的课题做什么。那时我也只是个硕士,而且教育背景主要是国内的。来到圣巴巴拉,我清醒地认识到,这是生死存亡之秋,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李老师认识到,我是个有用之人。
李老师时任该校研究生院院长,太太是犹太人,育有一儿一女。李老师也是经过大灾大难之人,祖籍山东人,10岁之前在上海由姨妈抚养,后到香港跟父亲过活,中学时候被父亲遗弃,曾流落街头两年,白天在餐馆讨饭,晚上住在农家的稻草垛里。大概是因为李老师经受的这些苦难,所以看见别家的孩子遇难时才特别有同情之心。
我到圣巴巴拉的第二天,李老师就带着我去办理财务、图书馆等各种手续。李老师就是这样热情关照别人之人,他有非常繁忙的行政管理事物,本来可以安排一个手下人来帮我的,却要自己亲自来做。
在办手续的路上,我问李老师我该从哪里开始做起。李老师说:“你看看比较结构、动补结构等,它们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李老师没有专门坐下来跟我谈如何开展研究,一方面大概李老师对我没有什么信心,另一方面他也实在太忙。自然,我把李老师的建议当作“圣旨”。
李老师带我到他的研究办公室里,几个书架上摆满了从《诗经》到《红楼梦》各个时期代表性的书籍,还有一张大桌子,一把活动椅子,没有电脑,也没有任何电子文本。李老师对我说:“把这里作为你的家。”
从这一天开始,我每天早上6点多,刚能看到路时,就骑着李老师借给我的自行车,十分多钟的路程到达办公室。晚上十点多才回家睡觉,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中间两餐回家吃饭,因为学校的餐厅都太贵吃不起。
真是天意呀!我在华中理工大学读书,是一个硕士两个专业。我读硕士的第一年是师从严学宭、李崇兴先生读古汉语的,后来黄国营教授获得了带硕士生的资格,就转到黄老师门下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我读硕士的第一个学期,先到西南师大参加一个学期的音韵、文字、训诂培训班,请来的是当时国内最知名的一批学者,诸如周祖谟、唐作藩、李新魁、刘又辛等。每个学者讲两个星期,一共上了十几门的课,包括古文字、音韵学、训诂学、版本学、目录学。本来我转入现代汉语方向后,就立志一辈子做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没想到这一段的训练在异国他乡派上了用场,成了我救命的知识。
在此之前,我没有做过任何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如何做心里没有数。但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训练,给了我一个语言系统观,使得我能够从系统观的角度看待各个时期的变化。那时没有任何电子文本,只能一页一页地看,一张卡片一张卡片地抄。这样连续做了两个多星期,发现比较句的结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汉语语法系统演化中的一个子现象,与被动句、双宾结构等具有平行的发展。此时,我非常兴奋,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典型的例证写在几张纸上,约李老师谈谈我的进展。
因为李老师的行政事务不仅繁忙,而且经常要处理突发事件。我跟李老师约了好多次,都是到跟前让秘书打来电话,说李老师有紧急事情要处理,只好取消约谈。李老师可能因为“爽约”的次数可能实在太多了,觉得不好意思,一天他打来电话说:“明天中午我请你吃饭,到时咱们谈谈。”
第二天中午,李老师开车带我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墨西哥风味的自助餐馆,每人5美元,这对我是巨大的改善,自己平时根本都不敢吃这么贵的饭。但是我也无心享受美食,尽力借这个宝贵的时机,把我的想法向李老师说清楚。吃完饭站起来要离开时,李老师说道:
“毓智,明天中午我再请你吃饭。”
翌日中午,李老师开车带我到一家装修豪华的中餐馆,这家餐馆的名字至今记忆犹新,叫“明朝皇宫”。这是我难以忘怀的地方,因为我的人生转折点就发生在这里。李老师点了好几个菜,都是硬菜,每人平均下来要花二三十美元。到那时候,我在美国从来没有吃过这么贵的饭菜。
李老师跟我说:“你留下来继续读博士,我给你提供奖学金和生活费,给你专门的研究办公室,再给你买一台新电脑。”原来李老师和Sandy
Thompson教授曾经想探讨汉语比较句的发展,但是找不到规律而搁置了,李老师很认可我的想法。
接下来,李老师很快给我办了博士入学手续,导师是李老师和Sandy
Thompson教授,同时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学习计划。一下子我从地狱飞上重霄,成了一个不仅不用担心学费,而且还有充裕生活费的博士。此时我才发现,圣巴巴拉的风景真美,面对蔚蓝色的太平洋,背依魏巍的青山,更重要的是,还有赏识我的李讷教授和Sandy
Thompson教授。
李讷教授在UC Santa Barbara做了16年的研究生院院长,负责该校的学术研究规划。在他的任期内,主导大学的人才聘任计划,物色可以获得诺贝尔、菲尔兹奖等学者的计划。我到那里的时候,该校还没有一人获得这种国际大奖。进入新世纪以来,该校在职员工在这里工作期间已有8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一位获得菲尔兹奖,进入世界新世纪获这类大奖的前10名大学。一个大学领导者的能耐,不是你有钱把一个在其他大学获奖者挖过来,而是你有眼光把具备这种能力的学者聘过来。
李讷教授雄才大略,今生能与李老师有这份缘分,是我的幸运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