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参观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
 (2022-03-17 18:51:18)
	
			
					(2022-03-17 18:51:18)		|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参观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作者:渔歌子书法小屋
参观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
蒋嵩《秋林读书》,近景树木及人物能见笔道。
董其昌《北固山卷》,山形分两个走势,主体向左倾斜,与右面体现开合姿态。细笔淡擦,着浅绿色。后面附董其昌自己抄录的《蔡明远帖》。
徐渭《杂画卷》,水墨三开,画幅很小,有花卉,有小船人物,观此,则明白了担当的山水点景人物当由此而来。
展品中有几件清初期臣字款的画,题款都是小字,工工整整写下面的角落里,乾隆皇帝题诗则堂而皇之地写在上面,御览之宝还盖在正中。再看扬州画派的作品,题款灵活多了,字大了,随意性强了。
王铎,行书条幅,绫本,四尺多长,临蔡襄帖。连贯流畅,笔笔交代的很清楚,几处涨墨似乎已成今人的范式。“实”字误作“当”,王铎自己在作品上注明了,“为”字落掉一个点,未注。
励杜讷,六尺条幅,绢本,有界格不明显,抄录明人箴言,字学米董。励是康熙时的静海人,算是天津比较“老一辈”的书法家了。。
陈元龙,行书条幅,五尺,绫本,七绝。“吴越梅花。。。”云云。
刘墉,六尺对联,腊笺。推测是羊毫联笔沾浓墨,不紧不慢地写出,不计且不必工拙,应一位叫作“兰畬”的人请索而书,应该是一位熟悉的平辈或晚辈。
王文治,六尺中堂,红色绢本。临董其昌书,虽为行书,字字独立。
何绍基,四尺行书中堂,纸本,节录汉书。笔道多实在。
伊秉绶,六尺条幅,行书。当为其代表作。“小园梅花。。。”,字间连贯,牵丝,字内稳重。粗略算了一下,全诗似为分十四组写出。
何绍基,行书四尺四条屏。以前看过,相比中堂行笔更随意,多是一笔写出两三个字,行气更顺畅了。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