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鸡血石的成分与特征。

(2019-03-30 17:50:50)
标签:

转载

鸡血石因迪开石中含殷红艳丽的辰砂,宛如鸡血凝成,故名。鸡血石按产地主要有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

    昌化鸡血石的发现和开采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始于元代,兴于明代(公元13681644),蛊于清朝乾隆。解放前由于战乱一度停止开采,而新中国成立后又曾经将其作为汞矿开采,使其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出来。19729月,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时周恩来总理曾以国礼赠送鸡血石“红云图”印章一副(见图 3-2-179)  自此在日本和东南亚掀起了一股鸡血石热。  目前昌化鸡血石的产量日渐稀少。

    巴林石大规模开发较晚,但其发现和利用却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考古工作者在位于赤峰市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发现了8000年前用巴林石制作的人面型佩饰。收到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一个重要品种。目前,巴林石的产量、销量等均超过昌化石。

    鸡血石与田黄石、青田灯光冻石被誉为“印石三宝”。鸡血石为中国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在玉雕工艺中形成了“鸡血”雕独特流派,其作品以“瑰丽、精巧、高雅、 多姿”著称。

    一、鸡血石的基本性质

   

() 鸡血石的物质组成

    1.矿物组成

    鸡血石主要由迪开石(质量分数常为85%~95)、辰砂(质量分数常为5%~15)

成,并含高岭石、珍珠陶土、硬水铝石、明矾石、黄铁矿和石英等(质量分数常为1%~5)

等其他矿物。鸡血石的“地”主要由迪开石或高岭石与迪开石的过渡矿物组成;而“血”主

要由辰砂组成,其中微粒状辰砂(5%~50)被迪开石或高岭石所包裹,辰砂呈浸染状分布。

    鸡血石的矿物成分与其质地有一定关系。当鸡血石由迪开石和辰砂这两种极细粒状矿物

组成时,其质地细润,呈半透明状,犹如胶冻,有“冻地鸡血石”之称;当它含有较多的明

矾石(HM=354)时,其透明度降低以至不透明,光泽减弱以至无光泽,硬度增大,同时脆

性也增大;当它含有较多的石英(HM=7)、黄铁矿(HM=665)或次生石英岩化晶屑、玻屑

凝灰岩残留物时,由于这些杂质的硬度高于迪开石的硬度,因而有碍于鸡血石的美观和不利

于雕刻,工艺上称之为“砂钉”。

    2.化学组成

    辰砂的化学式为HgS

    迪开石、高岭石、珍珠陶土的化学式同为Al4(Si4O10)(OH)8

   

() 鸡血石的结构与构造

    1.结构

    鸡血石主要呈显微隐晶质结构、显微粒状结构、显微鳞片状结构和纤维鳞片状结构。在

扫描电镜下观察,迪开石呈假六方板状或他形粒状,结晶颗粒细小(000502mm),结构致密,为鳞片状集合体;而辰砂呈微细粒状、他形粒状或鳞片状,结晶颗粒细小(000501mm),常聚集成斑块状、条带状等,分布于迪开石或高岭石与迪开石的过渡矿物中。

    2.构造

    鸡血石主要呈极致密块状构造,个别为变余角砾状构造。血呈细脉状、条带状、片状、团块状、斑点状和云雾状散布于地上。

    血按其分布形态可划分为点状、线状和团块状。所谓点状,即辰砂微粒呈星点状、浸染

状或云雾状。线状是指辰砂微粒沿鸡血石的裂隙分布,当垂直裂隙面切割时,呈脉状,沿裂

隙面切割则呈面状,血很薄。而团块状则是指辰砂微粒呈团块状分布于鸡血石的地中或辰砂

与地融为一体,血深厚。

   

() 鸡血石的光学性质

    1.颜色

    鸡血石的颜色包括“地”的颜色和“血”的颜色两部分。“地”通常呈白、灰白、灰黄白、乳白、瓷白、灰、浅灰、深灰、灰黑、黑灰、青灰、红、粉红、紫红、黄、黄灰、褐黄、

浅黄绿、深绿、黑褐、黄褐、棕、黑、无色以及它们的混合色。地的颜色取决于迪开石的吸

收光谱中的峰位及峰高。迪开石的吸收光谱(用偏振显微吸收光谱仪测试)是由一个吸收边

和三个吸收峰叠加而成,其中主吸收峰是一个宽峰,在562nm左右,处于黄绿色的波长范围内,主要吸收黄绿光,当该峰高强时,黄绿光被大量吸收,剩余的紫、红光混合成紫光,则迪开石呈紫色;而当该峰高较低时,则仅吸收少量的黄绿光,使黄、绿光混合为黄绿色。

    “血”常呈鲜红、朱红(大红)、暗红和淡红色。血的颜色是由辰砂的颜色、含量、粒度

及分布状态所决定的。辰砂的颜色是由微量元素决定的。据陈志强等(1993)用电子探针分

析发现,辰砂中的HgS均发生类质同象代替,其中少量Hg2+Fe2+Zn2+取代;而少量S2-Se2-Te2-取代,且随着感光元素硒(Se2-)、碲(Te2-)含量的增加,血的颜色从鲜红向朱

红到暗红变化。当辰砂的质量分数小于9%或大于20%时,血色均不够鲜艳;只有其质量分

数介于9%~20%之间时,血色才鲜艳。辰砂的粒度大(>005mm),血色较暗;其粒度越

细小(0005005mm),血色越纯正;辰砂颗粒分布越均匀,血色越明快。另外,辰砂上所覆盖的迪开石颜色较深、厚度较大或透明度较差,迪开石对光的吸收也较多,致使血色较暗;反之,在辰砂上仅覆盖薄薄一层无色透明的迪开石,因迪开石对光的吸收也较少,致使血色更鲜艳。换言之,辰砂的颜色越艳丽、含量适当、粒度越小、分布越均匀及迪开石的颜色浅、厚度薄、透明度好,则血色鲜艳明快、纯正无邪,即呈暖色调,工艺上称之为“艳”。

    2.光泽

    鸡血石的原石一般无光泽或呈土状光泽,个别透明度好者呈蜡状光泽或油脂光泽;其抛

光面一般呈蜡状光泽或油脂光泽,个别可呈玻璃光泽;而其中的“血”(辰砂)可呈金刚光泽。

    3.透明度

    鸡血石呈不透明至近于透明,多呈不透明至微透明,个别冻地鸡血石近于透明。

    4.光性特征

    非均质集合体。

    5.折射率

    “地”约156(点测法);“血”>181

    6.多色性

    无。

    7.紫外荧光

    常不特征。

    8.吸收光谱

    不特征。

   

() 鸡血石的力学性质

    1.密度

    高岭石的密度为260263g/m3,迪开石的密度为262gcm3,珍珠陶土25g/m3,辰砂的密度为8082g/m3。含血较少的鸡血石的密度为253268g/m3,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鸡血石的密度因血所占的比例大小不同而变化较大。

    2.硬度

    鸡血石系由多种不同硬度的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但以迪开石为主,因而鸡血石的硬度可用迪开石的硬度来代替。其摩氏硬度为23,而昌化鸡血石的摩氏硬度略高于巴林鸡血石的硬度。

3.韧性

    鸡血石具有极致密的结构,因而韧性极好,具有滑感,并具抗水解性。但韧性也有性绵

(裂纹或隐裂较少)和性脆(裂纹或隐裂较多)之分。绵性鸡血石硬而不脆,多为水坑鸡血石

或靠近地表的鸡血石,石性柔和,特别受刀或奏刀,雕刻时,石屑呈刨花状,具有“粘性”;

而脆性鸡血石多为旱坑鸡血石或地下深处的鸡血石,石性脆裂,有时在雕琢快完工之际碎裂,

雕刻时,石屑呈渣状或粉状。

    4.断口

    鸡血石多呈贝壳状至平坦状断口,断面较光滑。

   

() 放大检查

    “血”成微粒或细粒状成片或零星分布于“地”中。

   

() 特殊光学效应

    未见。

   

二、鸡血石的分类和品种

  

    () 分类

    目前国内市场中鸡血石的分类尚不完善,众说纷纭,时下较流行的分类方案有以下几个。

    1.按产地划分

    鸡血石按产地可划分为昌化鸡血石、巴林鸡血石和其他产地鸡血石三大类。

    (1)昌化鸡血石

    昌化鸡血石是产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区上溪乡邵家村。昌化位于浙江西部临安地区与安徽

交界的山区,是西天目山脉的南部延伸,邵家村所处的山区,旧称十二都康山岭,产石的一

段原名玉石山,现名玉岩山。昌化鸡血石血色鲜活浑厚,纯正无邪,但地稍差,因而有“南

血”之称

[转载]鸡血石的成分与特征。

    (2)巴林鸡血石

    巴林鸡血石是指产于内蒙古巴林的鸡血石。其“地”细腻滋润,透明度好,并以冻地为

主,几乎没有“软地”、“刚地”、“硬地”,且不含“砂钉”,但血色淡薄娇嫩,因而有“北地”

之称[转载]鸡血石的成分与特征。

         

2.按“地”的性质划分

    鸡血石按地的成分、颜色、透明度和硬度四因素综合分为四大类:冻地鸡血石、软地鸡

血石、刚地鸡血石和硬地鸡血石。

 

    (1)冻地鸡血石

    冻地鸡血石是指质地细润清亮、透明度好、硬度低,犹如“胶冻”的鸡血石。其地主要由迪开石和高岭石组成,呈白、黑、黄、灰、粉红以及黄白黑的混色,强蜡状光泽或油脂光

泽,微透明至半透明,硬度低,HM =23。主要有羊脂冻、牛角冻、黄冻、肉糕冻、芙蓉冻、藕粉冻、杨梅冻、桃花冻、玫瑰冻、五彩冻、水晶冻、鱼子冻、玛瑙冻、五彩冻、羊脑冻、蓝天冻、藕粉冻等[转载]鸡血石的成分与特征。

 

    (2)软地鸡血石

    软地鸡血石是指质地较为细腻、硬度较低的鸡血石。其地主要由迪开石和高岭石组成,另含一定量的明矾石。呈白、灰白、浅粉、黑、黄及黄白黑的混色,蜡状光泽,微透明至不透明,硬度HM =34。主要有白玉地、黄玉地、黑地、花地、瓦灰地、青灰地等[转载]鸡血石的成分与特征。

     

 

(3)刚地鸡血石

    刚地鸡血石是指质地稍粗糙、有“玉”感、硬度较高的鸡血石。其“地”主要由迪开石、

高岭石和明矾石组成,并含一定量的显微晶质石英。颜色呈白、乳白、粉红、黑、褐黄和浅

灰色,蜡状光泽,微透明至不透明,硬度HM=46,性较脆,易碎裂。主要有刚灰地、刚褐地、刚黄地、刚白地等[转载]鸡血石的成分与特征。

 

    (4)硬地鸡血石

    硬地鸡血石是指颜色发白、质地粗糙而干燥、硬度很高的鸡血石。其“地”主要由次生

石英岩化凝灰岩或残余流纹岩组成。以灰、白二色为主,无光泽,不透明,无油性,摩氏硬

67,性脆。主要有水泥地

[转载]鸡血石的成分与特征。

 

    3.按“血”的颜色及特性划分

    鸡血石按其“血”的颜色、多少和血形以及“地”的颜色可划分为大红袍(血量占90

以上)、小红袍(血量占70%~90)、刘关张(白或黄、红、黑色)、黑旋风(纯黑的地子)、红帽子(血色在料的顶部)、红腰带(血色在料的中部)以及夕阳红、翡翠红、彩霞红、牡丹红、芙蓉红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