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明代香炉

(2018-07-11 16:50:25)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明代香炉作者:

明代香炉

2010-12-23 15:07 来源:中国香道网 作者:秩名 查看:


[转载]明代香炉

 掐丝珐琅龙凤纹炉,明宣德,高23.5cm,口径37.5cm,底径36cm。清宫旧藏。炉菱花瓣式,铜镀金象首为足。外壁共9瓣,蓝色珐琅为地,每一花瓣内又做掐丝镀金菱花瓣式开光,开光内装饰彩色云龙和云凤纹,相间排列。炉底镀金光素。 此炉色彩纯正,珐琅质地晶莹,是明早期掐丝珐琅器中的精美之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炉,明宣德,高9.7cm,口径15cm,足径12.3cm。清宫旧藏。炉敞口,铜镀金龙首吞彩色云纹双耳,垂腹,圈足。炉身通体以蓝色珐琅为地,掐丝填红、黄、蓝、白等色珐琅的缠枝莲纹计2层,呈“∽”形上下相间排列,足上以彩色莲瓣纹为衬。足底镀金光素。此炉胎壁厚重,造型规整,珐琅颜色纯正,色泽蕴亮,有宝石般光泽,虽然作品无款,但宣德时期掐丝珐琅工艺特征非常明显,现藏于故宫博物馆。[转载]明代香炉 
掐丝珐琅葡萄纹绳耳炉,明早期,通高11cm,口径12.8cm,足距8cm。炉折边口,绳纹冲天耳,扁圆腹,三足。炉上配有紫檀木盖,白玉镂雕鹭鸶荷花钮。炉作白釉地,口下饰小朵花纹一周,腹部饰掐丝珐琅葡萄纹,茂盛的枝叶下果实累累,或绿或紫,饱满晶莹。炉底作蓝釉地,饰折枝菊花纹,无款。此炉釉色透明纯正,尤其是紫色透如紫晶,具有早期珐琅釉色的显著特点。葡萄纹图案是明初珐琅器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炉口及双耳均为后配,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明,高8.1cm,口径11.3cm。清宫旧藏。铜炉为簋形器。口外侈,收颈,鼓腹,左右饰兽吞式双耳,圈足。器表饰嵌银丝蝉纹,颈、足饰回纹,颈下饰蝉纹。此炉器形古拙周正,制作精良,纹饰粗中有细。包浆厚重自然,几乎掩盖了嵌银丝装饰。铸嵌工艺精湛,在岁月的侵蚀下仍然不失神采,令人称道。宣德炉最初是拟古器式样铸成,并非出于臆造,所以青铜簋也属原形之一,蝉纹、回纹本为商周青铜器上的重要纹饰,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铜冲耳乳足炉,明,高22.2cm,口径14.2cm。清宫旧藏。铜炉圆形。口沿略外侈,收颈,鼓腹,三乳足。口沿上左右两边起冲耳。盖鎏金,盖钮顶端镂空寿字,钮盖间饰俯仰莲瓣纹,钮身和盖面饰镂空宝相花,盖外沿饰一周回纹。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黄绿釉蟠龙大炉,明,高73厘米,口径53厘米1953年收集鼎式炉,夹砂陶胎,平沿,直颈,鼓腹,圆底。肩两侧有长方形双耳,耳外撇,螭头形足,通体施黄绿色釉,口沿及双耳饰连珠纹,口沿下垂如意纹,颈部饰卷草纹,腹部为龙戏牡丹花,此炉胎体厚重,釉色深沉,形象庄严,是明代山西琉璃器中之上品,现藏于山西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青花瓷香炉,耳佚,方形,两侧绘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图案,另饰有山水人物以及缠枝纹等,其画工精细,烧造精良,现藏于武当山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铜熏炉,明,紫铜,方圆形,由盖、炉身、底座三部分组成。狮形钮盖,盖身镂雕云龙纹,炉身及四足均由张口的狮首和卷曲的狮舌构成。足底有榫,可与底座衔接。座顶部阴刻云龙纹。整体造型和纹饰繁缛华丽,铸造工艺精致考究。炉底有二行四字楷书“宣德年制”款,现藏于杭州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明冲天耳铜炉礼器(杭州历史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青花海水纹香炉,明永乐,高55.5cm,口径37.3cm,足距38cm。炉阔口,短颈,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两朝天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海水江崖纹。此器与青海省博物馆藏“大明永乐年制”款铜炉器形相似。其形体硕大,青花色泽浓艳,晕散明显,凝结的黑斑密布于纹饰中。纹饰寓意江山永固。能够烧造如此有气魄、纹饰精美的瓷器,反映出当时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技艺。明永乐、宣德时期瓷器上的海水纹通常有起伏相叠的波浪及涌起的浪花,其装饰性比元代大大加强,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转载]明代香炉
 
青花茅山道士图三足香炉,明弘治,高12.2cm,口径19.9cm,足径12.4cm。炉呈筒式,圆口,直腹,平底,下承以三小足。通体青花装饰,口、足上分别绘回纹与变形蕉叶纹。腹部主题图案为茅山道士图。外底施白釉。无款识。此炉青花略有晕散,从造型和画风上看,是典型的民窑作品。绘画题材选取的是西汉的传说:相传西汉景帝时,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今江苏省西南部的茅山修炼学道,并为民治病,后得道成仙,三人之间常乘白鹤往来。画面中的人物形神兼备,用笔潇洒,自然景色写实逼真,表现了弘治朝瓷绘的娴熟技巧,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铜胎掐丝珐琅八宝纹长方熏炉,明万历,御用监制造,通耳高9.1cm,盖面26.8×14.4cm,底面25.5×13.2cm。清宫旧藏。熏炉呈长方形,朝冠式双耳,垂云式四足。四壁以灰白色珐琅釉为地,饰掐丝彩釉八宝勾莲纹,盖面无釉,作铜鎏金镂空纹饰,边框为一周“卐”字纹,边框内饰绣球纹。底部施珐琅釉彩花,中心掐丝填白釉如意云头纹,长方框内掐丝填红釉楷书“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款,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转载]明代香炉
 
青花菱形开光双凤穿莲花纹长方炉,明宣德,高18cm,口径22.2×14cm,足径22×14cm。此炉形制奇特,方口出唇,扁腹,下承四如意折角足。通体青花纹饰。口沿饰缠枝灵芝纹,颈饰小朵花纹,腹部菱形开光内绘双凤穿莲花纹,腹、足四角各饰如意云头纹。口沿下从右向左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转载]明代香炉

 
龙泉窑暗花缠枝花卉纹筒式三足炉,明(公元1368~1644年)炉呈筒形,腹向下渐收,下承三个印兽头的蹄形足。炉外壁从上至下以四道凸弦纹间以三个层次暗花纹饰,分别为云头纹、缠枝牡丹及小花卉纹。釉呈豆青色,釉质清亮透明,釉面见开片纹。底部露胎微外凸,炉内心及炉底有大片“火石红”,胎体厚重,现藏于常州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明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上虽然没有书官窑款,但它不仅是明代宣德朝官窑瓷,而且是官窑瓷中的重要器物。炉高58厘米,造型仿青铜鼎。它与一般白地蓝花的青花器不同,是蓝地白花,即以青花为地,白釉表现海浪。浓重的青花发色、青料略有蕴散的缺陷美、仿青铜鼎的造型与满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于一体,使青花炉具有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令观者为之动容。完整的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仅存一、二件,足以见其珍贵,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八卦兽头三足炉,明,现藏于德化陶瓷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白釉刻花三足炉,明,现藏于德化陶瓷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名称】明德化窑白釉弦纹双耳三足炉
【类别】瓷器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明代德化窑烧制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转载]明代香炉

  
阿文铜香炉 明代 炉高12.3厘米,宽21厘米,口径13.5厘米。铜呈金黄色,底有四半圆足。象鼻形耳,腹上下各一道弦纹,炉腹两面嵌赤铜阿拉伯文,炉底有两方铭款,一方为“大明正德五年钦赐回回掌教”;一方为“臣马大臣”。这件铜炉是明武宗赏赐给当时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长老的,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文化和历史的珍贵器物,现藏于甘肃博物馆。
[转载]明代香炉


[转载]明代香炉

[转载]明代香炉
[转载]明代香炉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八卦纹方耳三兽足香炉 

    高10.5厘米、口径7.8厘米。
    此香炉造型精巧别致,釉色晶莹剔透,器身光滑细腻,围炉体一周刻有道教八卦纹饰,三个支足雕成兽面。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刻有道教纹饰的景德镇影青瓷器,实为难得的宋代影青珍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