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2018-05-13 15:45:03)分类: 学科教学 |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1.
2.
3.
4.
5.
6.
7、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1.
2.
3.
4.
四、教学难点
1.
2.
3.
4.
五、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内容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包括因数与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课时安排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9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