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端午粽享文明
(2024-06-25 09:02:47)
情满端午
开封回中 史朝霞
年年岁岁过端午,岁岁年年粽飘香,人间烟火处,处处皆平安。
传统节日,是全民参与的文化创造,反映的是一代代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热爱:我们把自然的日子创造成一个文化的日子,把一个寻常的日子变成一个充满理想光彩的日子,这是多么美好神奇的创造。端午节不仅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粽香端午
你要写端午,就不能只写端午,你要写仲夏清澈的细雨,洗去世间万物的污秽,你要写乡野陋巷袅袅升起的炊烟,简单的幸福,就藏在俗世的烟火里。随着粽香缭绕,我们回忆起快乐的童年和妈妈的味道。曾经逢节必有的“咸甜之争”,在年轻人对仪式感的追求中更显包容。从传统的肉粽、蛋黄粽、豆沙粽、蜜枣粽到芋泥、奶黄、榴莲粽,吸引了喜欢尝试新口味的年轻人,对端午传统习俗产生文化共鸣的同时,年轻人个性化的品质追求,给假日带来推陈出新的消费活力。
杨枝甘露、芋泥咖啡等新鲜口味,香菜辣条、皮蛋鲜肉等奇特口味,“粽”有一款满足你。
百年老字号五芳斋也加入了这场粽子创新。年轻消费者喜爱的“爆料粽”系列,今年推出了新口味,例如爆料黑松露干贝蛋黄粽、爆料板栗豆沙粽等。
“轻食风”也刮到了粽界。低糖低脂的乌米粽、紫薯粽、五色糙米粽关注度同比增长均超100%。
万水千山,阻挡不了思念绵绵。古时候,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遥寄相思与祝福,粽子成为邻里和睦团结的纽带,清香的粽叶,包裹的不仅仅是浓浓的节日的仪式感,更有思念关爱和温情。
芳香端午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暗香似旧时。“沁人心脾”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指芳香清凉的东西给人清新的感受,芳香的事物能使脾从困顿中清醒过来,感觉舒爽。自古端午配香囊,木兰汤。端午节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缤纷香囊,集实用与美观于一身,封存着大自然的馈赠,装点我们的多彩生活,将美好带入我们的日常。
中药香囊属中医外治法中的“衣冠疗法”,利用药物的芳香走窜作用,通过人体的口鼻、皮肤毛孔及经络穴位的吸收,达到芳香祛湿、清热解毒、治病防病的作用。香暗浮动间,鼻嗅安康。将芳香类植物药材装入香囊,随身佩戴,可化湿辟秽,驱除蚊虫,提神醒脑。
芳香类中药是中药材里具有鲜明特点的一类中药,有数百种,常用入药的几十种,比如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牛黄、川芎、香附、辛夷等,都具有芳香的气味,大多数属温热性药物,适宜于阴寒病证,有芳香解表、芳香化湿、芳香温里、芳香理气、芳香活血、芳香开窍的作用。一针一线缝出岁月静好,一缠一绕显现闲适安定。浓浓香草味,尽在香包中,承载着快乐和健康,穿针引线间流转着关爱。
愿我们百毒不侵,平安顺遂,喜乐无忧。
诗韵端午
提到每一个重大节日,能够激起人们共同情感与记忆的,一定是那些不朽的诗篇。传统节日的传承与经典诗篇的传诵相辅相成,中国几千年诗词歌赋的传承,丰富了现代人的精神,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无论多么艰苦的岁月蹉跎,都能化作一首首优美诗歌。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春风夏花藏诗意,秋霜冬雪蕴风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诵读时体验刘禹锡所传递的深刻哲理和信念,居陋室,心向阳,淡名利,致远方,行云流水,翰墨留香。经史子集,传承中华文脉,诗词曲赋,浸染沁人书香,晨诵暮省,倾听生命拔节,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共踏传承之路。诗词是千年时光构建的家园,承载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为我们描绘了无数如画的江山,不屈的英雄,世间的沧桑。中国人的勤劳智慧,自信从容,乐观豁达,得失成败,早已被诗词囊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五彩斑斓,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的鸟语花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寂静清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得其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温馨浪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勇双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志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成为不朽的经典,时刻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佳节颂读经典,振奋民族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在端午节放假期间,开封市回民中学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
艾叶浓情,相约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香囊,作为端午节的重要元素之一,寓意着驱邪避害、祈愿安康。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往缝好的香囊中填充艾草,加上丝线、流苏、串珠等装饰,一针一线地缝合起来。经过不断努力,一个个形态各异、香气扑鼻、立体饱满的香囊终于完成,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的笑容。
端午节不只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文化的接力。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华夏文明的璀璨瑰宝,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更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从优秀经典中获得了滋养,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