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里“话”文明
(2023-09-26 11:43:45)丰收节里“话”文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春华秋实,蟹肥菊黄,五谷飘香,秋天是四季里一幅最绚丽的画卷,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凉风习习,天高云淡,云卷云舒的闲适,也可以领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豪迈。秋天不仅为我们送来了凉爽,更为我们带来了金灿灿的收获。又是一年硕果香,又是一年谷满仓。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各种瓜果弥漫清香,绘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农俗画卷,2023年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自2018年首次设立起,中国农民丰收节持续激发着全社会对农产品背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与支持,也让我们每个人共享农业发展成果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从南方水田里的一粒稻米,到东北黑土地上的机器轰鸣,再到中原餐桌上果实累累的农家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乡亲们的脸上,也成为我们安居乐业的最强底气。
每一次丰收背后,都映照着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的脚步,都离不开农业工作者的接续奋斗。在基本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我们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品质、地域特色得到全面优化,人们对农产品新鲜、绿色、多样、营养的多元化消费不断提升。亿万乡亲们的辛勤劳作,不仅让自己的“腰包鼓了”“日子美了”,他们也让我们吃得更为丰富、健康、营养,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在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上得到充实体现。
粮食这个事儿
丰收节里,我们来说说文明。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日益增长的财富与日益增长的安逸,为人类带来文明,农耕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
讲文明就要节俭
丰衣足食是人们最最朴实的愿望,丰收的喜悦在餐桌上流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半夜忽而趁晓耕,赢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餐桌上的每一粒米,田地里的每一粟稻谷,都是农家人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也是文明素养的体现。珍惜每一粒粮食,是对丰收最好的回报。此时此刻,我们都要谨记“来处不易”“物力维艰”,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东西,我们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禁绝“舌尖上的浪费”,颗粒归仓、粒粒光盘,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丰收的喜悦、端稳自己的饭碗。
万家灯火的喧闹中,吃饭是工作之余的轻松一刻,是与朋友伙伴的快乐相聚,也是亲人的团圆时刻。好好吃饭,是对美好生活馈赠的最佳答案,让勤俭节约走上餐桌,让文明健康与你同行,吃饭也会更有意义。
“美食不应该被辜负”,讲文明更要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健康的饮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饮食结构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有一个成语说得好,病从口入,大多数的疾病与我们不合理的饮食有关,如今,各种食品五花八门,各类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类垃圾食品也紧跟着出现在市场上,方便食品,油炸食品,碳酸饮料以及各种零食,小吃等,均衡饮食,让身体接受健康食品的滋养。
饮食还要注意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每天的饮食中,要尽量保证各类食物的多样性,同时注意控制盐、糖、油的摄入量。避免长期饮食偏颇和过量摄入。
饮食还要有节,不暴饮暴食。
讲文明就要环保。绿色是文明最美的底色,生态是文明的天然优势。我们要用好端稳绿色生态金饭碗。
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
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秸秆禁烧力度,科研单位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研发进程。各地为助力秸秆禁烧,多措并举加大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还田,秸秆加工成饲料,生物燃料,猫砂等等,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了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