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2024-02-12 12:40:58
大年初一,医生问我,春节期间该选哪部电影看?我说都是刚上映,豆瓣评分都没出来。这个时候,就只能按照评选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的思维了,看看他们的历史业绩和历史表现了。国师从影三四十年,总体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而且年过古稀之后,似乎有创作思维如泉涌之势。选国师的《第二十条》,应该是个稳妥的选择。
遥想二十多年前在相辉堂,国师带着当时略显稚嫩的孙红雷和更加稚嫩、刚出道的国际章,说FD大学是他的福地,因为十年前(88年),他带着《红高粱》在FD首映,后来取得了一系列荣誉,让国师蜚声海内外。前年从事摄影刚工作没多久的小侄女,看到国师来到他们的摄影工作室,兴奋地拉国师一起合影,并发在朋友圈。二十多年过去了,国师依然是那个样子,精瘦精瘦的,留个寸头,显得非常精神,思维敏捷,丝毫没什么衰老的迹象。看到一个视频,国师一直坚持快走或是跑步,非常自律,这或许是他能保持身体健康和旺盛的工作状态的重要原因。
这也让我联想起几个月前,观看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漫步”主题画展。里面有一段评述:未完成的画作——89岁的毕加索相信,“没有所谓‘完成’的画作”。对毕加索而言,“完成”有着死亡与终结的意味,这与他直击当下的艺术追求背道而驰。毕加索和马蒂斯等艺术家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在不休止地创作、革新,他们的艺术也随之永生。
我想,最后这句话,放在国师身上,似乎也特别贴切。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大年初一,医生问我,春节期间该选哪部电影看?我说都是刚上映,豆瓣评分都没出来。这个时候,就只能按照评选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的思维了,看看他们的历史业绩和历史表现了。国师从影三四十年,总体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而且年过古稀之后,似乎有创作思维如泉涌之势。选国师的《第二十条》,应该是个稳妥的选择。
遥想二十多年前在相辉堂,国师带着当时略显稚嫩的孙红雷和更加稚嫩、刚出道的国际章,说FD大学是他的福地,因为十年前(88年),他带着《红高粱》在FD首映,后来取得了一系列荣誉,让国师蜚声海内外。前年从事摄影刚工作没多久的小侄女,看到国师来到他们的摄影工作室,兴奋地拉国师一起合影,并发在朋友圈。二十多年过去了,国师依然是那个样子,精瘦精瘦的,留个寸头,显得非常精神,思维敏捷,丝毫没什么衰老的迹象。看到一个视频,国师一直坚持快走或是跑步,非常自律,这或许是他能保持身体健康和旺盛的工作状态的重要原因。
这也让我联想起几个月前,观看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漫步”主题画展。里面有一段评述:未完成的画作——89岁的毕加索相信,“没有所谓‘完成’的画作”。对毕加索而言,“完成”有着死亡与终结的意味,这与他直击当下的艺术追求背道而驰。毕加索和马蒂斯等艺术家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在不休止地创作、革新,他们的艺术也随之永生。
我想,最后这句话,放在国师身上,似乎也特别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