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评教利弊

(2018-03-04 14:53:06)

学生评教利弊

荆门市掇刀区图书馆  李维成 邮编:448100

摘要:学生评教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励鞭策教师关注教育热点,立足教育前沿,展望教育未来,不断更换教育头脑,更新教育理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和师德素养的同时也割伤了教师的心灵,导致教师看学生脸色行事,放弃对教材的挖掘,放弃做人的原则,听任学生的错误言行,甚至挖空心思迎合学生,教师既是学生评教的受害者,又是学生评教的推动者,还是促使学生评教变本加厉的罪魁,学生评教直接或间接导致学校安排工作的不公平,奖金津贴分配的不公平,评先表模、工资晋档、职称晋级的不公平。
   
关键词:学生    评教    利弊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全国各地的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在评价教师工作时都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评教。有的学校甚至邀请学生家长现场听课评课,并把这一做法当作教学管理的一大特色大力宣传张扬。部分重点小学,尤其是中学,特别是普通高中和私立学校,都把学生评教工作作为重要的教学常规来贯彻落实,每个学期一般要进行两到四次学生评教问卷调查,评教结果常常作为评先、表模、工资晋档、职称晋级的依据,学校大多以教务通报的形式通报评教结果。学校领导都把学生评教工作提高到学校能否生存发展的层面上来认识,在升学压力越来越重的普通高中,学生评教结果往往作为发放教师奖金和校内津贴的重要依据,私立学校甚至把它作为发放教师报酬的唯一依据,这不能不说走入了误区。学生评教也未尝不可,它可以促进教师:
一、加强业务学习,紧跟时代潮流,提高业务水平;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爆炸,导致知识更新速率进一步加快,教育也务必跟上时代的节拍,甚至需要超前时代发展半拍,让教育的前瞻性得以体现。当今,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教师依靠多媒体课件教学成为时髦,掌握这些前卫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不停地学习,否则就会成为现代教育盲,被现代教育唾弃淘汰。学生也更加渴望教师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教学,对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嗤之以鼻。他们在评教过程中对教师是否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极为敏感在意,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前卫的教师,尤其是教态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双边活动开展的热烈,教学互动性强,课堂效果突出的教师通常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对教师既是褒奖和肯定,又是促进和鞭策。能推动教师对终生学习理念的认同,激发教师涉猎新知识,强化业务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学习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使业务水平得到全新的增长和提升。
二、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是国家教育计划的具体制定者和实施者,德高为范,教师是学生做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师表垂范,对学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是无形的,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学生也是教师师德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一个专横粗暴的教师肯定教不出一批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评教就是给教师照照镜子,让教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帮助照也好,教育行政部门强制照也罢。目的只有一个,教师要经常检点自己,日三省吾身。学生对于教师的师德评价往往比较精准,真正师德高尚的教师大多能得到学生的赞颂,评教毫无疑问促进了师德修养的提高。
   
做教师是有师德资格限制的,国家对选拔教师设定了品德门槛,今天推行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就是国家保证教师队伍素质的行政许可,不是任何人都具备从事教师职业资格的,受过刑罚的人就不具备申请教师的师德资格。国家每年岁末还通过师德考核来规范教师的德行,行政手段是保证教师师德合格的重要措施和保证。做人没有一贯的师傅,更没有永远的楷模,任何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必须不断地加强人生修养,这是每个人终生面临的课题,教师更应如此。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教师的师德考核,还是每个学期学生对教师师德的民主评议,都直接或间接地点化了教师,提升师德水平和人格魅力是优秀教师必备的从业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得到学生认同、配合并提高效果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法宝。
三、融洽师生关系;
   
评教是师生间反馈信息的一种方式,学生对教师的要求通过评教可以得到一定的反映。教师不是统治者,对学生颐指气使肯定得不到学生的尊敬。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能废除师道尊严,这不利于树立教育威信,提高教育效果。但是,我们更不提倡唯师独尊,这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更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人格上师生永远是平等的,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足够尊重的基础上,也只有学生得到了教师充分的尊重,教育教学才能得到学生的衷心配合,教育教学效果才可能提高。评教反馈帮助教师控制情绪,克服粗暴,树立服务意识,沟通师生间的内在需求,不愧为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四、推进教育教学手段的改进;
   
手段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教育教学方法历来与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紧密相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教师能采用幻灯片教学就是非常前卫的了,而今利用Flash动画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不希奇。先进教学手段的采用,无疑推动了教学效果的提高,这是无庸怀疑的。评教依据中的任何条款、内容都是学校对先进教学理念和理想教学模式一种导向,通过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指挥棒,能起到帮助教师把握课堂教学容量、知识深广度、挖掘教材、控制教学发展方向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特点与评教依据越吻合,越能获得好的评教结果和口碑。教师为了自己的切身名利,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以适应评教要求,经常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尤其是熟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装备,这种对现代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是任何一纸行政命令所不能达到的。
五、增进师生间信息反馈。
   
评教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提供了平台。虽然,评教调查表涉及的信息并非绝对全面,但是,包含了相当大的信息量,通过问卷调查也不失为一种很好地获得信息的手段,至少,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时,的确必不可少。学生把自己想对教师说的心里话,把对教师的要求通过文字形式反映在问卷上,教师通过阅读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要求来规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育教学的目的性,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可接受性和针对性,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目标。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评教反映出的问题,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活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也促使学生能体谅教师的良苦用心,明白对他们的苛刻要求不是与他们过意不去,而是为了精益求精,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怎样做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丈。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学生评教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质量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刺伤了教师的心灵。
首先,学校制定的评价依据不够公正中肯;
   
评价教师的依据中教师本人业务素质和师德素养所占的比重很小,有的学校评价教师甚至完全撇开师德,这可以说是当今评教的最大败笔。从长远考虑,教师的德性虽然不能创造短期效益,然而,长期效应相当可观。当前,人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下降都有切肤之痛。青少年犯罪年龄越来越小,而犯罪手段却越来越成人化,凶残成性,不计后果,导致他们铤而走险。这肯定与近几年教育的重智轻德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业成绩成为学生入党的唯一条件,尤其是少数普高为了追求名校效应,不惜把入党作为学生升名校的敲门砖。谁都清楚在分数相同的前提下,高校优先录取党员学生,这就导致普高把入党机会全部给了本校最有可能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至于这些学生是不是真正德才兼备学校是不会理会的。我在这里不是说成绩优秀学生的品德都存在问题,而是说成绩不是入党的唯一条件。至少我们不能让学生产生误解,成绩不突出无论你怎样努力,入党提干这样的好事都轮不到自己,与自己无缘。如果真这样学生哪里还有主动升华自己人格,自我教育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的动力哟?!说实在话,今天,最可怕的就是学生小小年纪竟然对成人社会的潜规则驾轻就熟,这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的根源?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潜在危险吗?学生小小心灵受到一些不良风气污染得如此之深,加之认识的偏激和狭隘,过分留意社会的阴暗面,而看不到社会的光明,这可以说是现在相当部分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诱因。可别小看学校的导向作用!它污染的正是祖国的下一代呀?!一代无法托付重任的接班人,能让人放心把建设国家重任托付给他们?他们能把国家推向富裕、文明和强盛吗?实在令人担忧啊!
   
评价教师的依据没有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差别。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在教学要求上毫无疑问是不应该也是不可能相同的。尽管现在很多学校在备课要求上提倡进度统一,目的统一,训练统一,检测统一,这实际上是有违教学原则的。教学大纲上要求教师备课要备学生,就是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谓因材施教不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组织实施教学吗?学生层次不同如何能统一要求呢?这是不是既带有一点强人所难,有包含一点不顾教学实际的成分?当然评价教师的教学用一张统一的评价表就更彰显了学校领导重重点班教师,轻非重点班教师的内心顽疾。就是同一位教师带不同层次班级,评教结果往往也是重点班高于普通班,这不能不说以同样的标准评价带不同班级的教师是不合理的!
其次,采用无记名投票形式,成为少数调皮学生打击报复批评过他们的教师的一种法宝;
   
学生不是圣贤,尽管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但少数学生往往误解教师的好意,虽然这部分学生占班级的比重很小,千万不要低估了这部分学生的能量,他们往往一个人能主宰一次评教的结果。我就见识过一个学生的问卷调查主宰了一个班级全体教师的评教结果的现象。一个叫陈晓强的高中生有两大特点,上课打瞌睡和喜欢与邻桌打闹,影响课堂秩序,当然没有少挨教师的刮,他几乎对班级所有教师都没有好感。一次评教我发了二十份评教调查表,他一个人就填了八份,结果可想而知,这个班级教师没有一人得到优秀。这可能是个特例,并不能代表评教的全貌,但是严重伤害了教师的心,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可见,少数学生的恶作剧对评教活动的影响不可低估,更不能忽视或视而不见,它常常成为影响公平的重要因素。
第三,学生往往以自己学科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学生评教往往从个人角度思考的多,不能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全面公正评价。某个学科成绩突出,对该学科的教师评价相对就高,而对担任自己不太擅长学科的教师评价一般不是很高。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没有学好都是教师的责任。其实,有的学科基础很重要,他们在初学这门学科时,可能因为兴趣不浓,投入本学科学习的就不多,以至于造成该学科成为自己的老大难,这很可能与现在的教师没有丝毫责任,但他们仍然对学科教师好感不多,评价常常偏低。
第四、容易导致教师放弃是非原则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挖掘。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育活动是一项良心活,教师的劳动是双边性的,无论教师自身多么努力,多么投入地教学,缺少学生的配合教育教学效果都不会很理想,有时甚至很糟糕,毕竟教师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有人可能会诘问,那肯定是教师自身的责任,你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嘛!问题是一人难调众人味,教学是绝对不可能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能面对学生的大多数就相当不错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满意的教学设计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特级教师也做不到每一节课都能得到每一位学生百分之百的称道。教师倘若时时刻刻看学生的脸色行事,教育难免变味甚至误入歧途。为了获得学生好的评价,教师迁就学生的错误和恶习,放任少数刺皮学生不管,对于学生的不良德行视而不见等都是教师放弃原则的表现。造成这种局面的正是学校评价机制。迁就学生换来自身的好名声,换来学生异口同声的好评价,坚持原则反而招来学生的恶意报复,把自己送上耻辱架,丢进炼狱锅,只有傻瓜才会坚持原则。对原则的放弃是良心生锈和人性的流失,也是酿成学生道德素质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必然也必须通过学生的密切配合,也就是学生的学才能事半功倍。问题是有的学生不爱学习由来已久,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他们从来没有过爱学习的表现,他们上学往往是家长的一相情愿,越是负责任的教师越是不愿放弃对这部分学生管理和教育,尽管学校提倡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待之以礼,教师也不是没有采用上述感化教育方法,问题是感化教育如果真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的话,那世界上哪里还有犯罪和罪犯哟?!为了维护学校安宁和学生安全,维护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和基本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可能不批评教育他们,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也不是圣贤,教育不可能没有一丁点不公正,学生更非圣人,通过评教来打击一下教师当然就在所难免了。
   
教学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照本宣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参照大纲适当挖掘教材,既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深化知识层次,提升知识高度,这既是应试教育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学生一旦以自己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师就很可能放弃挖掘教材,因为学生课堂效果愈好愈觉得教师教学水平高,挖掘教材学生听课效率可能下降,学习效果可能下滑,与其挖掘教材导致学习效果滑坡,引起学生评价降低,不如适当降低教学层次要求,满足学生短视行为来地实惠,教师干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去遭惹可能的贬低和无穷无尽烦恼呢?!
   
学生不熟悉教学大纲,对章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更难于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对该拓展、该深化的知识点,该引申、该挖掘的知识点不够了解,往往从自己能否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角度来评价课的好坏。实际上专家评价一节好课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教师把握教纲和教材,引导学生登堂入室,牵引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教学放得开收得拢,收中寓展,隐线纤纤等,仅仅从听得懂,听不懂来评价课的优劣,那可能只有教一加一等于二的课是最好的了。学生对教育学知识和教材教法的掌握也十分有限,尤其是教学手段和方法只能从浅表层来认识,所以,学生评教的视野狭窄,评教的立足点很低,不可能公正中肯评价教师。评教结果可以作为评价教师的参考,但绝对不能作为评先、表模、工资晋档和职称晋级的依据,更不能作为发放奖金、校内津贴和教师报酬的唯一根据。
   
既然学生无法从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的角度来评价教师,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学校乐此不疲呢?我个人认为下面因素在作祟。
学校领导推卸麻烦
   
评价教师是学校一项难度很大的常规工作,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国家,哪所学校制定有全面公正的评价标准,更没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教师还缺少硬性指标,尽管很多学校把教学质量作为一票否决的依据,不能说这就是合情合理的。比如,申报省级示范高中就有一条毕业生犯罪率的硬性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学质量不是教育质量的全部内容。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单单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他肯定是教学优质产品。然而,他把浓硫酸倒在狗熊身上,以检验狗熊躲避受伤害能力的愚昧做法,诠释了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痼疾,他无疑是教育劣质产品。评价教育质量没有也不可能有硬指标,教育质量有时需要等待学生踏入社会或走上工作岗位若干年后才能反映出来。今天,有越来越多的教育热心人士感觉到学生道德素质的严重下滑,这除了与近几年越来越严重的追求升学率有关外,恐怕学校评价教师重教学轻教育也客观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肯定是第一位的,舍此评价教师无异于盲人摸象。
   
学校评价教师必须制定出一套全面公正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肯定不仅仅只包含教学内容,而忽视教育成分,否则,教书育人就是一句空话。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古人曰:眼见为实。其实,有时眼见的都不一定真实哦!靠听汇报难免偏听偏信,而凭一个学期两三次的学生评教来了解教师工作的全部,就更存在管中窥豹之嫌。当今校长大多专职,整天忙于应酬,(我最近看到一篇笑话,说:一等校领导,全国各地都游到;二等管后勤,老婆孩子一大群;三等带高三,奖金翻几番;四等体音美,上课可以喝茶水;五等语数英,课贴高得很;六等理化生,好事你没份;七等政史地,没名也没利。学校里的不公可见一斑)很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教学的关心方面,有少数领导甚至整天忙于处理个人私事,成为学校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对学校教师的情况一无所知,学生评教成了他们了解教师的唯一途径,他们不热衷行吗?
   
少数领导不能直面矛盾,把本该学校领导完成的评教工作交由学生来承担,以此推卸或减轻个人的责任,即使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也能找到快速制服教师的法宝,就是指着教师的鼻子眼睛窝说,你看看学生对你的评价,还好意思找我闹!学生评价经常成为领导小看教师的借口,什么是黄金放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的。试想一下,真是如此吗?毛遂自荐是因为战争,脱颖而出是因为锥子装在布袋子里,若没有战争毛遂恐怕永远是酒囊饭袋而已,如果把锥子装在铁盒子里,只怕也没有脱颖而出的可能了。黄金顶在头上会光芒四射,挖个坑埋在地下呢?还会光芒四射吗?何况,黄金本身是不发光的,它的光正是受惠于太阳的结果。所以,一个明智的领导他们都会记住一段名言:月亮受惠于太阳,但谁也没有称赞过月光温暖!教学是集体智慧,一个教师优秀不能带动一个班级优秀,更不能带动一所学校优秀。任何人成材都经历过磨练过程,给教师以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即使暂时缺少这样的舞台,什么工作都需要人去完成,调动积极性是根本,完全不必通过学生评教来压服教师,倘若真是这样,领导利用学生评教来推卸矛盾的嫌疑就不能排除。
   
学生评教构成对教师工作安排的不公。有的教师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成为学校里名副其实的毕业班专业户,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觉得非他们莫属,自得陶醉,心安理得。其他教师稍稍有点想法,领导就会给你个下马威,你带现在的班级都没能出成绩,哪个放心给你重点班带哟?!甚至连那些长期担任重点班教学的教师内心都觉得你够什么资格与我平起平坐,真是不自量力没有自知之明?!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更是如此!我在这里不是反对学生评教,而是适可而止,更不能随意夸大评教的作用,毕竟教育不同于任何其他劳动,不能把辉煌恰如其分奖励给教师的劳动付出,教育产品质量优劣不能立刻检验,功利性本身就是教育的大敌,通过评教强化教育的功利性不是把教育推上一条不归路吗?但愿领导能理性对待,不要过于热捧哟!

编辑这是我个人对评教的看法,来源于我市的学校,原创作品没有参考借鉴任何其他资料,不存在参考文献请谅解!

李维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