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语文”工作室共同体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2018-12-06 19:56:39)分类: 工作室计划与总结 |
“本真语文”工作室共同体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海门市海南中学
城乡学校发展的不平衡,市区学校沟通的不平衡,校内教师发展的不平衡,已经阻碍了语文学科的均衡发展。在特级教师沈烨萍的主持下,本真语文工作室通过构建初中语文教师发展共同体,开展系列学习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校际间的教学和研究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更快更广更深地促进教师成长,带动全市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从而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运行机制
工作室注重每个成员的内在成长,积极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搭建相关平台,探求多种培养途径,开发各个成员的发展潜质,明确成员分工与职责,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整体水平,确保培养成员与成果辐射齐头并进。
通过开展读书交流、教学反思、教育叙事、专题研究等系列活动,各成员在学习中研究课题,在研究中交流成果,在交流中辐射示范。
专业阅读是教师的学术根基,对工作室能否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自成立以来,工作室为每个成员制定了系统的阅读计划,推荐、购买阅读书目,定期交流阅读心得并在网站或微信群里及时进行共享,让专业阅读成为生活习惯。很多成员阅读后撰写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已在报刊发表。
“本真语文”在教学上坚持“简约、灵动”风格,使课堂成为师生智慧与能力共存共生的舞台。自成立以来,工作室始终盯紧课堂,通过研课、评课、议课等形式交流彼此教学理念,在分享经验和智慧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使工作室成员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持续进展。。一年来,工作室成员执教的南通市级、海门市级公开课共13节,龚锦辉、宋泉汶、姜炼华等多人在南通市、海门市初中语文优课评比和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这充分证明了工作室坚持开展课堂实践的重要性。
工作室每两周安排一次沙龙,通过主题研讨、问题论辩等形式实现成员共享互助,一同成长。确定好主题后,全体成员充分准备,畅谈观点,思想碰撞,精华频现,成员们热情高涨,交流内容更广,每次沙龙都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沙龙结束后,主持人将资料进行整理,形成珍贵的学术资源发表或放在网站上共享。成立至今,工作室已经成为了一个温馨、上进、团结的大家庭,各成员可在此获取动力与养分,在快乐中成长自己,在成长中收获幸福。
教研与教学紧密相连才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语文教研能力是工作室学习力的有力体现。一年来,工作室的教研成绩突出。领衔人沈烨萍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学程生态化的建设研究》立项以来,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另有工作室成员主持和参与的省级课题一项,南通市级课题一项正在研究中,四项海门市级课题顺利结题,三项海门市级课题已申报成功。通过课题研究,工作室学术研讨氛围变得更加浓厚,研讨规格变得更高,各成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思考课题,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学科素养,也切实提升着个人的教科研能力。
二.发展策略
通过统一思路,细化目标,布置任务,开展活动,工作室对成员进行及时和必要的引领与点拨。成员明确自身发展目标,既要通过读书与听课来做好自我专业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又要通过实践与交流来发挥示范辐射与共同发展作用。
(一)观摩学习,开拓成员教学眼界
(二)示范辐射,引领学科共同发展
一年来,工作室通过开设讲座、送教下乡、“同课异构”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十多次市级教研活动,很好地实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室成员姜炼华、宋泉汶先后为全市语文骨干教师展示《重读西游 品味经典》课堂教学和讲座《走进〈老人与海〉》,两人着眼名著阅读教学,深浅适宜读经典,受到普遍好评。
工作室成员花玉娟、龚锦辉先后为海门市乡村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上了展示课《黔之驴》《桃花源记》,黄海燕、王松祥作专题讲座,他们均能立足“本真语文”,探求“文言共生”真谛,获得好评。
工作室成员王松祥、花玉娟、张倩、姜炼华、施轶伟利用新教材改革契机,和海门市乡村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先后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分别从散文教学、小说教学、古文教学和名著阅读教学不同文体入手,共同探究有效而不乏创意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领航作用。
(三)宣传导向,发挥全面辐射作用
一年来,工作室成员定期在名师工作室网站上传教学设计及教案、课件、教学反思、读书心得等各类资源,通过资源的汇总与共享,让工作室成果向周边辐射,惠及更多的语文教师。制作的工作室简报共十多期,多篇活动宣传报道发送到各级各类媒体,不断扩大着工作室的影响力,为海门市的初中语文教育事业作出“效果看得见”的贡献。
三.评价体系
为保证名师工作室的高效运行,工作室对成员的阅读活动、研究活动、活动参与情况、成果辐射情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每学年对成员的的学习与成长情况也会进行量化考核。在领衔人的引领下,根据工作室成员的培养规划,各成员触类旁通,在教学工作、专业发展、名市贡献等方面全面开花,获誉甚多。
荣誉称号方面,工作室优秀教师从数量、层次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去年,有三人被评为“海门市学科带头人”,三人被评为“海门市骨干教师”。另外,花玉娟被评为“海门市十佳书香教师”,唐华凤被评为“海门市优秀支教老师”,姜炼华获市政府嘉奖,被评为东洲中学集团学科带头人。龚锦辉在南通市第十一届中小学优秀班会课评比中获海门市一等奖,所带初三(16)班被评为“南通市优秀班集体”。
辅导学生方面, 一年来,工作室多名成员辅导学生在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十多篇,指导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评比中获奖。黄海燕指导的张轶轩同学在2017年海门市“创意嘉年华活动”中获科学阅读汇项目特等奖,姜炼华指导的许钰娟同学荣获关心下一代周报社2017年度“冰凌花”二等奖学金。
总之,“本真语文”工作室能聚焦课堂,务实求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激励、打造、展示等功能,为本市广大语文教师的素养提升搭建了相互学习和提高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对本市的初中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充分体现了名师工作室在本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发展工作中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