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引领学生领悟托物言志文章的主旨

(2018-11-30 20:50:12)
分类: 听课火花

如何引领学生领悟托物言志文章的主旨

——观摩花玉娟老师执教的《陋室铭》一课有感

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    保爱娟

4月11日,培育站组织在常乐初中开展课堂展示活动。其中花玉娟老师执教的《陋室铭》一文,令我印象深刻。

《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陋室不陋,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品行与安贫乐道的节操。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托物言志这种手法及“物”与“志”之间的联系。花玉娟老师的这堂课把它们间的关系很好地为同学们进行了梳理。

一、讲透“物”。

这是一篇文言文,首先要读,然后要疏通文意。花老师在一开始便让学生通读课文,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了字音错误和停顿不当的问题。花老师及时予以指正,并出示了文章的停顿,然后让学生再读,最后齐读。这个安排应该说是常规课的安排,但很有效,学生首先解决了正确朗读这一关。

按照常规教法,接下来该是疏通文意了,但花老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开始分析课文了。这样的安排更具思考性与挑战性。好在花老师在设置问题上花了很大的心思。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并设置了一系列的小问题,将学生领入课文内容,了解陋室及陋室不陋的特点。

在了解陋室时,花老师着重将文中描写陋室的语句让学生进行逐句探讨。对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花老师采用让学生描绘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陋室的环境。经过描绘,学生能更形象地感受到陋室的清幽。描绘的手法在诗歌学习中经常运用,花老师将它用在文言文中,可以说非常巧妙,也很有效。在分析“可以调素琴”一句时,花老师让学生体会“调”这个字的妙处。经过分析、比较,“调”字比“弹”更显出悠闲。通过比较,学生对陋室有了更进一层的理解。分析之后,同学们发现陋室的环境优美,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物不俗,陋室主人情趣高雅。学生便能明白陋室并不陋的道理。

二、找到“物”与“志”的联系

那么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如果没有任何提示信息为依托的话,学生会无从下手。花老师在这堂课上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她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原来写这篇文章时,作者遭到贬职,谪居的屋子也一降再降,由三间大屋降到了一间简陋的屋子。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却毫不在意,因此写下了这篇《陋室铭》表明自己的心志。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对文章的主题的理解便明朗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共同飞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