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精致”起来

(2018-11-24 19:29:09)
分类: 听课火花

让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精致”起来

                  --------听徐杰老师《西游记导读》有感

城北初中 陆素萍

整本书阅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但在实际教学中,因课时的局限和中考的压力,整本书阅读一直处于碎片化、低效化的状态。如何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率,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呢?徐杰老师的一堂《西游记导读》教学为我们指点了迷津。
   首先,紧抓矛盾冲突
   课堂中,徐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西游记》13--30回的课堂教学。

矛盾冲突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在唐僧与悟空一次次矛盾冲突中,悟空由猴头(自然性)变得有人的情感,具备人性(社会性)和神性(幻想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矛盾冲突不断激化、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逐渐体现出来的。徐老师通过紧抓矛盾冲突,用三个问题引领,将文章的脉络很清楚地呈现在听者面前。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回忆一下,在13--30回中,唐僧与悟空师徒之间发生了哪几次矛盾?

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唐僧对悟空一直怀有成见,悟空却慢慢的有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哪一处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矛盾冲突。从这种意义上讲,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徐老师在小说《西游记导读》教学中,巧妙地抓住了文本的灵魂,不愧为“大家”。
    其次,善找数字之“三”

也许是巧合,但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作者缜密的心思所致。《西游记》里有很多的“三”。众多的“三”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也是这些“三”让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徐老师设计了这样2个问题:
“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里,除了悟空的“三打”,你发现了还有哪些“三”呢?(“三思”、“三间”、“三怒”、“三变”、“三逐”、“三求”……)

文章其它情节中,还有哪些“三”?

徐杰老师用他的“火眼金睛”,一眼便找到了藏在文本深处的“三”,并以此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引领孩子们把握了“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脉络、矛盾冲突的焦点,以此类推,还把握了整本书的大致情节。让听者一下子如醍醐灌顶。

另外,巧用思维导图。徐老师在分析文本中“三”的同时,还合理地运用了思维导图。图文并茂,一堂课下来,人们的思维由发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真是受益匪浅。
    总之,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徐杰老师紧抓矛盾冲突,善抓数字之“三”,巧画思维导图。在平时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也能像徐老师那样深挖掘、巧构思、善设计,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多一份“精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