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真语文”工作室2017年度工作总结

(2018-01-21 15:46:57)
分类: 工作室计划与总结

本真语文工作室2017年度工作总结

一群真诚智慧的语文人在特级教师沈烨萍的召唤下走到了一起,本着对语文教学的初心,追寻着简约朴实而又内蕴丰盈的语文课堂。回顾工作室一年来的工作,收获颇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观照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体现了名师工作室的能力和在地区教学中的担当。

、多角度辐射,实现名师引领效应

    利用新教材改革契机,通过外出观摩学习吸风饮露,吐故纳新,并对接课堂,践行教学,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校际的教学和研究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1.观摩学习,开拓学科教学眼界

     为了使成员开阔视野,接受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增长见识,引领专业发展,工作室坚持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参与学术交流、听课教研等活动2017年,先后到南京深圳参加“文言共生”为主题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专题研讨会、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新增篇目名师教学展示活动、全国初中语文名师课堂展示活动赴张家港通州北京观摩青年教师优课评比活动,去泰州、扬州参加苏派作文课堂展示活动,等等。每次外出学习后及时反思分享和研讨,提升了自己的学科素养,也使得学习成果第一时间发挥价值。

    2.示范引领,构建有效学科范式

年来工作室通过送教下乡、开设讲座同课异构”研讨多种方式实现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
    3月,到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参加送教活动。工作室成员花玉娟、龚锦辉为海门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班初中语文组成员、海南中学教育管理集团成员校初一、初二语文教师上了展示课《黔之驴》《桃花源记》,黄海燕、王松祥作专题讲座,立足“本真语文”,探求“文言共生”的真谛,获得很高评价。

 5月,到四甲初中开展送教活动。姜炼华、宋泉汶为全市语文骨干教师、海门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班初中语文组成员展示《重读西游 品味经典》课堂教学和讲座《走进〈老人与海〉》,着眼名著阅读教学,含英咀华读经典,受到普遍好评。

10月到12月,利用新教材改革契机,先后在三星初中、四甲初中、城北初中、包场初中举行新教材新增篇目“同课异构”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工作室成员王松祥、花玉娟、张倩、姜炼华从散文教学、小说教学、古文教学和名著阅读教学不同文体入手,在全市语文教学骨干面前呈现出有效而不乏创意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领航作用。

    3.宣传影响,发挥正面导向作用

年来工作室成员在名师工作室网站上传的教学设计及教案、课件、教学反思读书心得等各类资源近份,通过资源汇总和共享,让成果向周边辐射,惠及更多的语文教师。制做的工作室简报共10期多篇活动宣传报道传送到各类媒体,不断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为海门市的教育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多途径培养,唤醒名师成长内驱

    工作室注重成员的文化蓄养,积极营造名师成长环境,开发多样培养路径,挖掘成员发展潜质,从而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整体素质。

    专业读写,厚积薄发

专业阅读是一种吸纳,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能奠定教师的学术根基,影响其学科思维方式。自成立以来,工作室为每位成员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推荐、购买阅读书目,定期交流阅读心得并在网站上进行共享,让阅读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专业习惯。学员们在专业的阅读中不断成长,蜕变,成熟,用专业阅读撬动自己的专业生命。很多成员阅读后撰写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在报刊发表。

     专业写作是一种梳理表达,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工作室要求每位成员立足学校、课堂、学生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认真积累教学过程中的心得感悟,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强弱音符,积极撰写教学论文。2017年,工作室在初中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发表论文5篇,在其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省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共15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可圈可点,成绩突出。

     课堂实践,修炼技艺

“本真语文”追寻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课堂,塑造“简约、灵动”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知识、能力、思想 、智慧共存共生的舞台。一年来工作室始终聚焦课堂,通过研课、磨课、评课、议课等形式分享彼此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激发成员的自身潜力,夯实教学基本功。工作室成员执教的南通市级、海门市级公开课共13节,充分展现了精湛的教学技能和娴熟自如的课堂驾驭能力。

这些课堂汇聚了教育智慧,在共享知识、经验和智慧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使工作室成员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得到长足进展2017年龚锦辉、宋泉汶、姜炼华等多人在南通市、海门市初中语文优课评比和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

    沙龙论道,碰撞思想

工作室每两周安排一次沙龙通过主题研讨、问题论辩等形式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并常态化成为工作室的一大工作特色。确定好主题后,全体成员想点子、找办法谈观点,思维火光闪现,思想精华碰撞,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越来越强热情越来越高交流内容越来越广,每一次沙龙都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沙龙结束后,主持人将资料进行整理,形成珍贵的学术资源发表或放在网站上共享。一年来,工作室已经成为了温馨、团结、充满学术氛围的家,为成员们的成长输送动力和养分,让每个人都在快乐和幸福充实自己收获成长

    课题研究,提升素养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科研与教学紧密相连才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团队学习力的有力体现。2017年,工作室的教科研成绩突出。领衔人沈烨萍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学程生态化的建设研究》立项以来,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另有工作室成员主持和参与的省级课题一项,南通市级课题一项正在研究中,四项海门市级课题顺利结题,三项海门市级课题申报成功。通过课题研究,工作室学术研讨氛围变得浓厚,各成员围绕课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探索,不断丰富学科素养提升教科研能力 

三、多元化成果,记录名师成长轨迹

    2017年,在领衔人的引领下,根据工作室成员的培养规划,工作室各位成员触类旁通,在教育教学工作、自身专业发展、名市贡献等方面全面开花,获誉颇丰,朝名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历提升 工作室的整体学历层次有了很大提升。成员花玉娟、唐华凤于2017年底顺利拿到苏州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证书,张倩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在读。

荣誉称号 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室优秀教师队伍从数量、层次上都有很大的提升。有三人被评为“海门市学科带头人”,三人被评为“海门市骨干教师”。另外,花玉娟被评为“海门市十佳书香教师”,唐华凤被评为“海门市优秀支教老师”,姜炼华获市政府嘉奖,被评为东洲中学集团学科带头人。龚锦辉在南通市第十一届中小学优秀班会课评比中获海门市一等奖,所带初三(16)班被评为“南通市优秀班集体”。

    名市贡献 参与新教育APP平台建设,设计并主讲晨诵课《目送》《醉花阴》《风铃》等三十节、整本书阅读《小王子》《西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二十节,受好评。多人参与太仓市、南通市、海门市的试卷命题工作和活动评委工作,能出色完成任务。

辅导学生 2017年,工作室多名成员辅导学生在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十多篇,指导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评比中获奖。黄海燕指导的张轶轩同学在2017年海门市“创意嘉年华活动”中获科学阅读汇项目特等奖,姜炼华指导的许钰娟同学荣获关心下一代周报社2017年度“冰凌花”二等奖学金。

 

  2018年,“本真语文”工作室仍将聚焦语文课堂,务实求真,磨炼教学“真功夫”,提升师生语文素养,把工作室打造成学习的共同体、文化的栖息地、专业的工作坊、教学的诊断所和成功的加油站,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力争对本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起到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