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语文”工作室2017年度工作总结
(2018-01-21 15:46:57)分类: 工作室计划与总结 |
“本真语文”工作室2017年度工作总结
一群真诚智慧的语文人在特级教师沈烨萍的召唤下走到了一起,本着对语文教学的初心,追寻着简约朴实而又内蕴丰盈的语文课堂。回顾工作室一年来的工作,收获颇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观照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体现了名师工作室的能力和在地区教学中的担当。
一、多角度辐射,实现名师引领效应
一年来,工作室通过送教下乡、开设讲座、“同课异构”研讨等多种方式实现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
10月到12月,利用新教材改革契机,先后在三星初中、四甲初中、城北初中、包场初中举行新教材新增篇目“同课异构”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工作室成员王松祥、花玉娟、张倩、姜炼华从散文教学、小说教学、古文教学和名著阅读教学不同文体入手,在全市语文教学骨干面前呈现出有效而不乏创意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领航作用。
一年来,工作室成员在名师工作室网站上传的教学设计及教案、课件、教学反思、读书心得等各类资源近百份,通过资源汇总和共享,让成果向周边辐射,惠及更多的语文教师。制做的工作室简报共10期,多篇活动宣传报道传送到各类媒体,不断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为海门市的教育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多途径培养,唤醒名师成长内驱
专业阅读是一种吸纳,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能奠定教师的学术根基,影响其学科思维方式。自成立以来,工作室为每位成员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推荐、购买阅读书目,定期交流阅读心得并在网站上进行共享,让阅读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专业习惯。学员们在专业的阅读中不断成长,蜕变,成熟,用专业阅读撬动自己的专业生命。很多成员阅读后撰写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在报刊发表。
“本真语文”追寻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课堂,塑造“简约、灵动”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知识、能力、思想 、智慧共存共生的舞台。一年来,工作室始终聚焦课堂,通过研课、磨课、评课、议课等形式分享彼此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激发成员的自身潜力,夯实教学基本功。工作室成员执教的南通市级、海门市级公开课共13节,充分展现了精湛的教学技能和娴熟自如的课堂驾驭能力。
这些课堂汇聚了教育智慧,在共享知识、经验和智慧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使工作室成员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得到长足进展。2017年龚锦辉、宋泉汶、姜炼华等多人在南通市、海门市初中语文优课评比和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
工作室每两周安排一次沙龙,通过主题研讨、问题论辩等形式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并常态化成为工作室的一大工作特色。确定好主题后,全体成员想点子、找办法、谈观点,思维火光闪现,思想精华碰撞,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越来越强,热情越来越高,交流内容越来越广,每一次沙龙都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沙龙结束后,主持人将资料进行整理,形成珍贵的学术资源发表或放在网站上共享。一年来,工作室已经成为了温馨、团结、充满学术氛围的家,为成员们的成长输送动力和养分,让每个人都在快乐和幸福充实自己,收获成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科研与教学紧密相连才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团队学习力的有力体现。2017年,工作室的教科研成绩突出。领衔人沈烨萍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学程生态化的建设研究》立项以来,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另有工作室成员主持和参与的省级课题一项,南通市级课题一项正在研究中,四项海门市级课题顺利结题,三项海门市级课题申报成功。通过课题研究,工作室学术研讨氛围变得浓厚,各成员围绕课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探索,不断丰富学科素养,提升教科研能力。
三、多元化成果,记录名师成长轨迹
荣誉称号 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室优秀教师队伍从数量、层次上都有很大的提升。有三人被评为“海门市学科带头人”,三人被评为“海门市骨干教师”。另外,花玉娟被评为“海门市十佳书香教师”,唐华凤被评为“海门市优秀支教老师”,姜炼华获市政府嘉奖,被评为东洲中学集团学科带头人。龚锦辉在南通市第十一届中小学优秀班会课评比中获海门市一等奖,所带初三(16)班被评为“南通市优秀班集体”。
辅导学生 2017年,工作室多名成员辅导学生在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十多篇,指导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评比中获奖。黄海燕指导的张轶轩同学在2017年海门市“创意嘉年华活动”中获科学阅读汇项目特等奖,姜炼华指导的许钰娟同学荣获关心下一代周报社2017年度“冰凌花”二等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