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本真语文”名师工作室 简报(三)

分类: 动态速递 |
海门市“本真语文”名师工作室
简报
主持人:沈烨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记参加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新增篇目名师教学展示活动
9月21日,
9月27日, “本真语文”工作室成员聚在一起进行了一次沙龙活动,大家聚在一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了南京听课后的心得体会。
http://s5/bmiddle/006HjN1bzy7hwFfyLti14&690
展示活动以现场实践课、讲座、互动交流等形式,聚焦新教材,展现名师课堂教学中的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教法,为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名师展示课
http://s3/bmiddle/006HjN1bzy7hwFgc8ca12&690
http://s16/bmiddle/006HjN1bzy7hwFh2yhV3f&690
http://s14/bmiddle/006HjN1bzy7hwFhTJJb5d&690
安徽宣城市骨干教师,广德县教坛新星吴旻老师执教了《猫》,吴老师的教学基于学生的问题展开,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引领,充分体现了文本解读的三http://s8/bmiddle/006HjN1bzy7hwFjOa8v37&690
此外,参与这次名师课堂展示活动的,还有宿迁市学科带头人孙修林老师,江阴市教学能手金伟国老师,苏州工业园区语文教研员,名著阅读推广人刘铁梅老师和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杨正奎老师,他们带来的精致课堂,同样给与会者带来很多的收获。
专家评课
http://s13/bmiddle/006HjN1bzy7hwFufaQ48c&690
肖老师的这八点关于备课的建议,可谓字字珠玑,使我们对如何备课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时刻谨记肖老师的指示: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本本分分地教语文,踏踏实实地教语文,严格要求自己,致力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
http://s9/bmiddle/006HjN1bzy7hwFlS9T278&690
专家讲座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老王本华老师做了《重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阅读教学体系——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专题讲座,详细讲析教材编写意图和新版教材教学建议。王老师围绕“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精打细磨”四个关键词,详细地阐述了统编教材的编写思路,总体构http://s13/bmiddle/006HjN1bzy7hwFmPrGYfc&690
两天的行程虽然短暂,但给予我们这些一线语文教师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将循着这些前行者的脚步积极探索,用心钻研,让统编教材,焕发耀目光彩。
工作室成员心得:
九月,我们有个约会
——南京名师课堂展示学习心得
姜炼华
九月的南京是美丽的,夏气未消,秋意渐浓。且不说秦淮河的桨声灯影,也不说栖霞山的枫树红叶,就单单是道路两旁的栾树已是美成了一幅画卷:树下是鲜黄细碎的栾树花,树上是灿绿托红的栾树叶,黄的鲜明,绿的灿烂,红的热烈。这是九月末,南京晓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门外的一景,美化了每一个赴宁参加活动人的心。
我们是奔着一个共同的美丽的梦而来的,一个语文人都在孜孜以求的梦:与名师亲近,提升自我;与名师的课堂亲近,提升自我的语文课堂。古语曰“醍醐灌顶”、 “茅塞顿开”、“拨云睹日”、“豁然开朗”……我想用一切美好的词语,都难以准确地形容我们活动后的感受!
感受一:教无定法,但都有集中的目标
http://s7/bmiddle/006HjN1bzy7hwFoa4yae6&690
不同的课堂,不同的教法,给听者的是不同的感受,但每位老师的课堂唯一例外,都有同一个目标: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解读课文,让他们亲近文学,热爱文学。
感受二:找准切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语文课堂的切点很重要,一定程度上,它关乎你课堂的成败。进入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应该是像一根串珠的线,将它一拎就可以抓起整个课堂的东西,这是导师沈烨萍校长,给我们作的非常形象的比喻。确实,找准主问题,找到进入课堂的“切入点”,不仅能很快地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紧跟教师思路学习课文。
比如肖培东老师在教授《植树的牧羊人》一文时,从预习最简单的问题进入“文章写了与牧羊人的几次见面?写得最简单的是那一次?”然后,利用单元设置的默读圈点勾划的读书方法进入文章学习,这使学生很快就摸到了门道,顺利地展了开对课文的学习。再如吴旻老师教授《猫》一文时,从写猫就是因为爱猫,爱猫却“永不养猫”的疑问进入文章学习,也使学生很快进入对三只猫的分析中去了。
找准一根“串珠的线”,有时比声情并茂的讲授,更重要。
感受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http://s15/bmiddle/006HjN1bzy7hwFrMmbYce&690
名师的课堂都需如此,作为天天站在语文课堂里的一线普通老师更是应该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足课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感受四:不妨老老实实地教语文
“当大家都致力于创新时,我回归常识;当常识性教学支配一切时,我努力创新。”我想,这是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这是肖培东老师引用了他的导师,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老先生的话语。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对我们的课堂要努力致力于创新,但比在教学中创新更重要的是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教书,回归本真。
肖老师从他的课堂实践出发,向我们提出了备课前的八条建议:这是什么类型地文章?这是写什么内容地文章?这是为什么而写地文章?这是怎么写出来地文章?为什么会放在这个单元?最能体现文章特征地是哪几个语段?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教这篇文章?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学生可能读不懂的是什么?这八个备课点,分别从文体特征、内容主旨、写作动机和背景、语言和手法、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教学聚焦、教学最大价值,以及教学预判这几个方面着手备课。
语文课文的教授,不是单一化的,它需要考虑的是方方面面的因素,只有老老实实地做好这八点,课课做好,天天做好,月月做好,年年做好,是不是离有效的名师课堂也就不远了呢?
九月的南京是美丽的,不仅仅因为眼中如画的美丽风景,更因为每个语文人心中的那幅怡人画卷。校园外栾树的金色小花铺进了我的心田,校园内名师课堂的种种收获砥砺着我们前行!
飞流直下三千尺,金陵教诲一生行
龚锦辉
丹桂迎秋,细雨蒙蒙,九月20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晓庄师范学院附属初中举行的统编教材名师展示活动。此次活动,有来自统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主编王本华女士,以及来自全国语文教育界的大咖。参加本次培训活动的老师也有将近1000人。这是我从教以来,参加的级别最高、水平最厉害的一次语文学习。可以说,这次学习,深深地影响了我的语文教学!
八位名师执教的课,分别从新教材编排的策略,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进行了精彩展示。肖培东老师执教的《植树的牧羊人》和吴旻老师执教《猫》、向浩老师执教的《诫子书》,不仅大气而且极接地气。他们的课,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而且也回归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学的根要回归本文,回归到语文词句的赏析理解。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宗旨。语文课堂教读课和自读课的本质区别就是自读课要有学生自读的影子。
名师的展示课精彩绝伦,大师的讲座更是意义深远。肖培东老师和黄厚江老师的讲座,是最让我收益的。通过他们的讲座,我理解了八位名师上课的设计意图,懂得了语文教学聚焦的教学特点,也点明了我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这是写什么内容的文章?这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这是怎么写出来的文章?这篇文章为何放在这个单元?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语段在哪里?今天为什么教这篇文章?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可能读不懂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语文教学,我想我的语文课已将不断精彩!
金陵之路不虚行,语文长路奋前行!
摒弃繁华
———听肖老师课有感
施轶伟
http://s8/bmiddle/006HjN1bzy7hwFzU0yH37&690
一、以阅读引领。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默读、跳读、诵读,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语文就是读书课,肖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向我们讲述了这一点。肖老师的课始终以学生自己“读”为核心,读中悟,悟后读,一直贴着学生行走。在这个过程中教导学生书该怎么读,找语调,品味道,让学生学会有效地自主读书。在学生阅读圈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划出表现文章行文思路、荒原变化、文章主旨和牧羊人特征的语句,逐渐教会学生做到“有痕迹的阅读”。
二、以提问引导。好的课一定是靠好的问题来推动的,肖老师的课以文章写了‘我’见牧羊人几次”这一问题这一问题为引,将学生的专注点移到第三次见牧羊人上。然后让学生自主圈点勾划,提问学生划到的内容,引出阅读的方法。学生在不断回答中逐渐加深对最后一次见牧羊人的理解,慢慢地自己找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到了荒原变化的特征,找到了文章主旨的语句,也找到了牧羊人所具有的特征。而这些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的主体都是学生,肖老师仅仅只需在其中引导,就能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书,有效读书。
听了肖老师的课不禁回想自己年轻时,认真学习各种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可是如今时间一长到了自己课堂,教书就变成了一种技术。僵化、机械的教学模式学生厌烦,我也无奈。不免产生课堂教学是一种“半专业化”观点,简单、随性对待的教学。现在,听了肖老师的课,才知语文教学艺术之精深;才知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难能可贵。也算是一得。
参加名师教学展示活动的一点思考
——以部编教材展示课《金色花》为例
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
由全国价值阅读推广中心主办的“部编教材新增篇目名师教学展示活动”在南京举行,作为参会教师,笔者在听课之余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有了一些思考。
http://s11/bmiddle/006HjN1bzy7hwFz1P3Y4a&690
这暴露了很多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时缺少整体意识。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金色花》短短的篇幅写了三个场景,孩子想象变成一朵金色花与母亲逗趣、亲昵后最后又变回了孩子,内容是完整的,而孩子对母亲的圣洁的爱和依恋这条情感线索串起了这个故事,结构也是完整的。轻松活泼的孩童口吻,温柔慈爱的母亲,温馨的生活场景,语言、氛围、形象都是一致的。
黄厚江老师说,阅读教学应有三个维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和文章形式教学,特别强调了文章形式的教学即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系,包括文本内容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因此,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明确的整体意识,而非处理为碎片式教学,人为地割裂了文本的内在整体性。
南京之行的感悟
陆丽华
近日,我怀着朝圣的心参加了在南京晓庄学院附中举行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新增篇目名师教学展示活动。在那里,我感觉到了什么是优秀,什么是差距。一群在教育的田野里播种希望、播种幸福的语文人,他们从灵魂深处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努力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
http://s13/bmiddle/006HjN1bzy7hwFB74SMcc&690
做好文本的还原和再创造,必须要把文本解读透,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关注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想来,对于学生在想什么,学生的需求是什么等都成了我们文本再创造的依据,吴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是极好的。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需,在此基础上的文本创造就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里有个题外话,最近我听了一节也是《猫》的课,我不敢对这堂课作更多的评价,但有一点,我只想拿出来说一说。教者在课堂中对“三妹”这个人物分析了很多,引导学生重点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以为这篇文章重点应放在第三只猫身上,怎么就移到“三妹”那里了呢?也许教者想教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于是把文本挖掘得很深,其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想,这是不是跑偏了呢?对文本的解读,我想还是应该忠实于文本的。
呵呵,在这里我说多了,有点跑题的味道。不过,说实在的,这几天我的收获颇丰。感谢南京的那些名师们,是你们让我成长了很多。南京之行,不虚此行。
以虔诚之心去聆听
张洁
金秋时节,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六朝古都南京,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全国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新增篇目名师教学展示活动,对于一个年纪偏大的我来说,应该是一场久违的“盛宴”!感谢这次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亲耳聆听名师的课,亲眼所见名师的风采。名师的高屋建瓴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对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教授级教师肖培东老师,他不仅课上得好,点评的也很精辟。尤为重要的是妙语连珠的黄厚江老师的评课,那是引得原本严肃的会场是笑声连连。通过专家引领,两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下面就谈谈我的培训心得。
1、课堂教学活动
2、专家讲座
3、网上交流
总之,这次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听课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会认真把所听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起来,把以后的教育教学开展得更好。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语文的天地是宽广的,我们语文人要携手共进,共同开创语文课程的新天地。
用心聆听,收获满满
蔡娟
在这硕果飘香的金秋时节,兴奋之情溢满心间,我有幸观摩了名家教学展示,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我用心聆听了专家们对部编教材的解读及名师课堂的点评,再一次刷新我的教学思维,让我收获满满。
http://s5/bmiddle/006HjN1bzy7hwFC5sA4c4&690
收获之一是刘铁梅老师的这节原著导读课,她对原著透彻的研读和理解,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名著,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的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教,如何去指导学生阅读,如何去落实学生阅读的情况,而刘老师介绍的“三个一”即一个通读指导,一套微课,一份测试,督促了学生的阅读。正如温儒敏前辈提倡学生读书应该是“连滚带爬”地读,跌跌撞撞的读,培养学生的兴趣最重要。
收获之二是教读与自读课文该如何去教。教学中,自己从来没有用心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感到汗颜。几节课听下来,才顿悟。现在我觉得每一单元第一篇教读课文应该讲透,理清文章结构之后可以将各种手法及作用,各段落的作用,以及批注的方法等全都教给学生,让学生大体知道,在后面的几篇教读课文讲解时,就可以将这些问题尝试抛给学生们自主解决,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自读课文可以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结合书上批注中的内容,经引导学生也会呈现出很好的创意和想象力,再生成;再让学生自己想几个之前同类型的文章中提过的问题,然后自己解决,这样应该就能事半功倍。
短暂的学习,教学思维的碰撞,让我们不断的去思考,其实我们都是走在语文路上,无论什么课文,我们都必须老老实实地去思考,老老实实地去教,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遇见你,遇见美
顾晶
久闻肖培东老师大名,今天有幸聆听肖老师讲的一节课《植树的牧羊人》。
《植树的牧羊人》一课,肖老师以“圈点勾画”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从四个角度(行文思路、高原变化、老人特征、评价语句)圈点勾画课文关键词句,扎扎实实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让学生先自己“圈点批注”,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哪些内容是勾画,哪些内容是圈点。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
接着,让学生跳读课文。
第一步,品读“三次见面”的关键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
第二步,品读三次描述“高原特征”的关键句,再次引导学生理解高原的巨变。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者渗透的情感。从慢慢地,到惊喜,到第三次的震惊。肖老师一再强调“高原是变化的,朗读的语调也是要变化的”,他细致耐心地指导学生将语句细细地品味,读出高原的变化、读出“我”的惊喜和震撼。
第三步,是品读的重点,肖老师和同学们抓住了文章很多细节,品读“人物品质”,感受“奇迹背后的精神力量”。肖老师带着学生反复朗读牧羊人植树的动作、精心挑选种子的细节以及牧羊人的家庭情况,从对这些细节的朗读中,读出了坚毅的牧羊人是怎样完成这样伟大的奇迹的。
遇见肖培东老师,遇见语文最美的风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加统编教材培训有感
朱春瑛
9月21日,我们在南京晓庄学院附属中学参加了统编语文教材培训活动。虽然两天时间坐得腰酸背痛,但翻看听课笔记,回忆上课教师的风采,真庆幸能参加此次活动,收获颇丰。
会上,王本华女士从宏观上剖析了统编教材的特点、编写意图,提出了使用建议,给予我们刚接手新教材的老师以正确地指引。她并且介绍了教材编写者的苦心孤诣、深谋远虑,让我们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