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案例(数学季华英)
(2019-10-08 14:16:05)分类: 过程性材料(活动记录、报道、 |
评价案例
【片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师:如果说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宽会求周长吗?
生1:我会,把四条边相加。
师:嗯,你的想法真不错。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做法?
生2:把两条长加两条宽。
师:你是利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两条长加两条宽。你的想法很棒!那么还有更简便的做法吗?
生3:我是把长加宽乘2。
师:长+宽×2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样写对吗?这样写又表示什么呢?
生4:这样写的话,表示他只求了三条边,三条边不是周长,缺了一条,应该长乘2,宽也乘2,再相加,才是周长。
师:你的小眼睛真尖,发现了问题所在,真棒!那再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写就能表示长方形的周长了呢?
生5:(长+宽)×2,也就是说先求长加宽的和,再乘2。
师:你的表述真完整!括号中表示1组长加宽的和,长方形有这样的2组长加宽,所以应该整体乘2。小朋友们真厉害,不仅会自己动脑探索,还会找出他人的问题所在,帮他们改正。你们真了不起!
教师再取出任意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动手量长、宽后计算周长,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学生再次获得求长方形周长的结论。这一系列的发现、探索活动,启迪学生及时评定自己的认识,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周长的一般求法和多种算法。可见,教师、学生的及时评价,既能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提高自身纠正错误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结论:
一、用赏识的眼光,多一些鼓励的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
二、把握时机,及时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答问、质疑等,应及时作出评价,评定其好坏、正误,及时向学生输出这些评价信息,让学生尽快知晓自己见解的正确与否,使正确的得以强化,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这样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
三、多用启发性的评价语言
启发、引导性评价语言是教师主导地位决定的,教师的语言不能引导学生思维,这样的语言是干巴的,这样的课必然是无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