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的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
(2017-09-13 08:46:40)分类: 规范性材料(各类报告)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开 题 论 证 书
课题名称:
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类别(资助、自筹、立项):立项
课题主持人: 陈
工作单位:
组织开题单位:
开题日期:
二O一七年制
一、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不超过10人)研究分工 |
|
姓 名 |
具体研究任务及完成时间 |
陆振烨 |
理论研究、活动策划(2018.5) |
袁苏君 |
案例设计、课堂教学(2018.5) |
季华英 |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2018.5) |
庄艳雯 |
案例分析、课堂教学(2018.5) |
范燕燕 |
案例分析、活动策划(2018.5) |
邵芸菲 |
撰写论文、课堂教学(2018.5) |
郑洁 |
撰写论文、课堂教学(2018.5) |
杨茜 |
课堂教学、案例策划(2019.5) |
杨欢 |
课堂教学、论文撰写(2019.5) |
徐菁 |
课堂教学、论文撰写(2019.5) |
|
(一)研究背景 1.基于课改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关注已从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即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课堂中更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注重学生体验、参与、探究、反思的体验过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已无法培养出适应飞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学生,变革变得十分迫切。 2.基于学生成长的需求 我校有90%以上新市民学生,家庭因素导致学生学习动机欠缺,学习习惯不佳。缺乏体验的课堂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自由构想和尝试下发挥学习的创造性,在体验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改变整个学校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我们的期望。 3.基于学校发展的需求 过去几年,我校将“游戏”作为一种实践形态来研究,学生学习热情有了提升,学习效果也很显著。之前的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大部分教师都乐于接受且擅长游戏化教学。学校以“游戏”为窗口,形成了办学特色。“游戏精神”更强调游戏的内核文化,是对“游戏形式”的一种提升,更有意义和价值,可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内涵。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游戏精神:不同于外显的游戏形式,而更注重游戏的内核,是游戏者在游戏中形成的心理状态或心理体验,即一种自由、创造、体验、快乐的精神。自由,即儿童可以自由地想象、探索、决策、参与;创造,即儿童试图在充溢着自身所有生命精神的游戏中,努力地乐此不疲地好奇着、探索着、发现着,在与人和物的互动中领略着世界的奇妙,感悟着生命的神奇;体验,即儿童在身心一体、物我两忘的本真状态下,通过各种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愿望;快乐,即儿童在自由、创造、体验的过程中,释放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达到精神的愉悦。 课堂教学变革: 课堂教学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通过本研究,课堂可以实现以下变革: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课堂师生关系的变化;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课堂结构模式的变化;课堂整体面貌的变化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本文将以一所城市普通小学为例,通过一个个课堂变革的案例分析,还我们期待的课堂面貌:自由、创造、体验、快乐。
2.研究目标 (1)变革目前课堂形式单一、封闭机械、灌输压抑的状态,营造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各种体验和创造的机会,变革课堂形态,从而培养自由、快乐、主动、创新的学生。 (2)提升教师进行“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的案例”的设计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观念以及实践能力。 (3)以“游戏精神”为主线,策划学校主题活动,形成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 (4)探索一套游戏精神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 (三)研究内容 1.“游戏精神”内涵研究
2.“游戏精神”缺失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查研究 设计调查问卷,对一所城市普通小学进行调查,从课堂教学形式、探索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利用网络学习五大方面来展开调查,分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存在的弊端。 3.“游戏精神”引领下的教学目标重构研究 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人”的培养。而“游戏精神”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更注重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在体验、合作、分析、解决问题中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在分层设计中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人文精神,使学科教学褪去僵硬的外衣,显露着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形成。最终,逐步提升综合能力,真正关注人的终身发展。 4.“游戏精神”引领下的教学内容重构研究
5.“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体现在:重视学习的内驱力,安全的学习氛围,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全面化的教育目标、自我实现的学习过程,以及有意义、无结构组织的学习内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通过拓展学习途径,如,引入E学习、尝试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或通过任务型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或教会学生如何学。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程,而不必围绕教师,教材和课堂转,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把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向“学奴”彻底告别。 6.“游戏精神”引领下的教学环境变革的研究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主要有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主要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此,利用身边一切资源,包括社会、生活、教材、课外阅读、教师、学生个体以及网络资源,并进行整合,营造丰富、空间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7.“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变革的研究 评价的变革依然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游戏精神下的培养目标设计评价指标,各年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学校整体的评价可以沿用之前较好的做法,校园币的设计、发行、使用、兑换。另外,“游戏精神”下涌现的特点突出的学生,可进行个性化评价。总之,采用多元评价,以评价促学生培养与发展。 (四)研究方法
1.
2.
3. (五)保障措施
1.有厚实的研究基础: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科性游戏活动设计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 2.有翔实的参考文献:前期已积攒大量有关游戏的理论资料,购买了大量教科研方面的书籍,包括《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明日之学校》、《教师如何做研究》、《社会调查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等近10本专著。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丰实了理论水平。
3.有务实的研究人员:课题研究核心小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市区级骨干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新教师充满激情,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充满干劲。 4.有坚实的研究后盾: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和市教科院、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支持,我们聘请市教科院王俊博士为课题研究导师,且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悉心指导,这对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有坚实的经济保障:本课题研究校领导高度重视,是全校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配套经费和研究时间有可靠保障。 (六)研究计划 1. 研究准备阶段(2016.10——2017. 2) 主要研究内容:1.完成方案的制定及课题申报工作
3.查阅有关“游戏精神”的文献资料以及购买相关书籍; 2. 研究启动、构建阶段:(2017.3——2017. 5) 主要研究内容:1.研读资料,解读“游戏精神”内涵 2.调查分析“游戏精神”缺失的教学行为以及学习方式。 3.课题网站的建设
主要研究内容: 2.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教学内容重构研究 3.“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4.“游戏精神”引领下的教学环境变革的研究 5.“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变革的研究 4. 研究总结、推广阶段(2019.6——2019.10) 主要研究内容:1.总结并提炼; 2.研究成果展示。
“游戏精神”缺失下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分析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浅议“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课堂评价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语文课堂变革的案例分析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英语学习方式研究
(本页可根据需要自行增加页面,但需要增加整页,保持原有表格的完整格式。) 三、开题论证组意见 |
该课题立足校情、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研究很有价值。从游戏的实践形态研究转向内涵研究,即营造一种自由、创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地学习,与新课程提倡的要求一脉相承。课题研究立足课堂,通过案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找到目前课堂中最需变革的方面,通过变革教师的观念、课堂教学行为,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整个学习面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到位,有了深入的理性思考,研究目标定位基本准确,研究方法比较科学。 研究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
2.
3. 基于以上情况,专家小组认为,课题组可以开始研究工作,并希望对设计方案仔细斟酌,在完善方案的基础上抓紧时间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课题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希望在实施研究过程中严格按照上级科研部分和专家组的要求,求真务实,规范操作,持之以恒,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
四、论证组成员(至少3人) |
||||
序号 |
论证组职务 |
姓 名 |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
签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区教师发展中心意见
单位公章: 年 |
||||
六、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意见
单位公章: 年 |
注:1.开题论证书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一式两份。2.开题论证书不可代替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