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卜”字
(2017-10-22 11:08:47)
标签:
365 |
甲骨文的“卜”字,从字型上看与现今的简化字相当,只是向上的一捺写成一撇。以字书上字意解释为准,古今基本相同,但本意的解释大相径庭。
1、从最早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起,“卜字,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也”,是它的基本字义,以到后来的辞典、辞海大同小异。至于灸龟之形,众说纷纭。
2、龟兆之纵横也,即是《周礼》所记载的,也是第一中最后一句子所主张的;
3、占卜本义说;
4、还有一种型声法解释,荆条在钻龟骨时发出的“卟卟”声。
卜字,在甲骨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差不多有20%,卜辞就是因它而得名,当然占卜内容是主要方面,这从侧面说明在当时神权与君权地位相等。
卜字是个象形字,被大多数人认同,较少有分歧,但象什么,以及用什么来支撑作为它的本义之说有不同看法。少数人持型音字。还是先从考古实物说起。
1、从安阳出土的龟骨板正面观察,大多数裂隙象“卜”字型。似乎与第二条吻合。
但问题是龟骨板的背面,则布满钻孔和凿槽,钻孔和凿槽组合一起的轮廓均呈“卜”字型,与正面的裂隙,一一对应。从相关资料介绍,灼龟前,先要在龟骨板背面钻、凿,之后才施灼。后果就是使龟骨板厚尺寸减少,以现在力学原理解释就是板内部应力减小,应力减小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外力作用下最先断裂,这在龟卜上就是以灼的方式烧烤钻孔,龟骨板就会沿着钻孔、凿槽反面的位置首先开裂,产生近似整齐划一的“卜”字型兆纹。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细节能忽略吗?
或许出于显现君权神授效应或其他需要,在殷商人造字时期,卜字,就应该这般神奇,被特定或钦定这个“卜”字型兆纹,为卜字。这一个君神治上的年代,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从占、卦等字中不难看出,都有卜部,甲骨文中的外、贞等字也无不被做占卜相关解读。
根据出土文物考证,龟骨卜远在殷商宫廷龟骨之前,从显示的裂隙看,兆纹呈不规则状,甚至都没现裂隙,出现“卜”型兆纹概率几乎为零,背面鲜有钻凿痕出。
卜和兆字都是表示占卜裂隙,如果占卜显示的都是“卜”字型兆纹,为何多此一举造个兆字呢?
同时期的“剥”字,是由卜部和刀字组成,这个字与占卜的相关度很低。如果“卜”字被特定为占卜用字,就不应在剥字中做卜字部件也释读不出占卜的意思来。剥字可解释成用刀削枝条的会意字。甲骨文的启字也带有卜字部件,这个部件可以解释成提起的门栓(卜型木制品)。字型字义,与卜字表示的裂隙形象和占卜本义都相去甚远。以上数例说明龟骨兆纹“卜”字象形说,只是卜的引申字义中的一种,不是字的本义。
如果铜条或铜刀在加热情况下,灼龟骨,这时的龟骨又恰处新鲜状态下,即龟骨中所含的水分在未蒸发干净之前,局部遇到高温就会发出“卟卟”的爆裂声,这一种说法可信,但前提条件太多,需要大量的考古证据证明。
占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在看来属于迷信活动,对卜字的本义的理解也扑朔迷离。
如果把灼龟后的纵横之形换成灼龟工具之形,也许能少一些梗阻,大面积地通解各时期汉字?
象“卜”字型的工具有没有?
从相关甲骨文解说资料了解到,殷商时期灼龟骨前,需在龟壳背面钻孔和开槽。在现代社会要想找到一个集钻灼开槽三者为一身的工具很容易,但在3600年前,可就犯难。能钻能灼而且容易制作工具,枝条,就符合这个要求。根据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记载,荆条是灼龟工具。荆条质地较坚硬,可当钻孔使用,也可在燃烧后可边灼边钻,提高钻孔效率,从荆条中找出象卜字型的枝条很容易做到。它应该是人类是早使用的工具之一,传说中的钻木取火就是明证。殷商时期青铜器的已出现,用铜条、铜刀、铜弋代替荆条是不二选择,青铜很容易浇铸成卜型工具。但从考右图片上看,只有青铜刀出现,青铜刀可以完成在甲骨上开槽的功能,也可安装在荆条前,完成钻孔的任务,青铜刀烧红后可能直接用来灼龟甲,功能优于荆条。
新工具青铜工具代石、骨、木工具是大势所趋,青铜刀代替荆条成为契刻甲骨文的工器也是必然现象。如果这时卜字已存在,是不是也应该在字中反应新工具的出现在呢?
对这个问题,举个现实的例子。中国发射首颗卫星,在新闻报道的时候,通讯稿中加了人造卫星字样,难道发射的不是人造的还是神造,画蛇添足,不这样写又说不通,为什么,卫星本指天体中星体,多少光年前就存在了,岂是你人类能制造或发射的,所以文中要加个人造,以区别天体中已存在的卫星,两难问题何至本例,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留在以后讨论。
前边提到的剥字写法,后来不知是何原因,从原来的带卜型的字改成现在的字型。也许是出于维护卜字的神通需要。
在金文、籀文、篆文及现在的简体中出现带卜部件的字,比比皆是。如攴、敲、支等,攴读作pu与卜字韵母相同,甲骨文的攴字型,是手拿着棒子或棒型工具(武器)的象形,攴的上半部与卜字相同或相似,攴字做字的偏旁以后,现在改为反文这是后话。
简体中出现带卜部件的字,比比皆是。如占字等,加金旁成钻字,此字准备在后文专门讨论。
现在蔬菜的萝卜中的卜(bo)字,读音虽然与占卜的卜不同,但字形一样,可以解读为用短粗枝条插土。
卜字在本义是枝条或枝条状工具、器物,具有钻、击、探侦、求索、外在等的字义,占卜是人向天神乞求旨意过程。
一纵竖,表示枝条上下通直,坚韧修长,上天入地,博古通今,短撇表示,便于人手把握,打造助力平台,实现空中加油,接力传承。
古老的卜字,随时代变迁,枝条状象形逐渐被青铜刀、铁器、金钢钻、电铬铁、激光刀、射电望远镜器物象形所取代,穿越千年时空,唤发青春,如果许慎还在,一定会改写《说文解字》,“卜字,灼剥龟也,象灸龟工具器之形,所曰象龟兆之纵横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