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短”……短板效应与长板效应
标签:
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汉字文化古文字解读中国文化的灵魂 |
分类: 汉字的正说、戏说与趣说 |
《汉字的正说、戏说与趣说》
朱金才
十、以智为本
36.
有人提出“短板效应”,我却提出了“长板效应”。下面是“板”的古文字:
下面左边是短板的“短”的古文字,“短”字左边是“矢”。下面右边是“矢”的字源及演变。“矢”字甲骨文(第一个)像有尖利锋头和平衡旋尾的箭只,逐步演化为“矢”。
右边:
“短”字右边是“豆”,表声也有义。下面是“豆”的字源及演变:
“豆”本来不指豆子,而指可以盛液态食物的高脚器皿,相当于高脚盖碗,上部一横表示盖子,内部一横表示器皿中的食物。只能盛固态食物的竹制容器称为“箪”。
“短”字由“矢”、“豆”组成,表示像箭杆和“豆”一样不长。下面是与短相反的“长(長)”的字源及演变,前三个是甲骨文:
http://s13/mw690/006GPsAzzy7imMV0kTGdc&690
有人提出“短板效应”,认为一个人犹如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水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所以要重视发现缺点,弥补不足。
而我认为,一个人犹如一座桥,能不能达到彼岸,不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决定于最长的那块木板,很重要的是要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这就是“长板效应”。
一棵树能有多高,不决定于最短的枝,而决定于最高的枝;一座山岭有多高,不决定于最矮的山头,而决定于最高的山头;一条河有多长,不决定于最短的支流,而决定于最长的支流。姚明的成功不受制于他的不会写诗,而决定于他发挥身高的优势;刘翔的成功不受制于他不会弹钢琴,而决定于他擅长于奔跑。
所以,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不决定于他的短处,而决定于他的长处;人生成功的秘诀就是发挥长板效应,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
所谓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一要善于发现长处,像周舟的父母那样。
二要发掘长处,培养长处,要发展长处,通过专门的、特殊的、超常的、顽强的训练,使之成为超越他人的特长。人具有巨大的潜能,所谓短处也可以化为长处,像华罗庚那样。华罗庚数学很差,但是偏要攻数学,变短为长,一个初中毕业生24岁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教授。顶级运动员都是这样训练出来的。比姚明个儿高的人有的是,但是没有成为篮球明星,就因为他们没有经受姚明的超常训练。邓亚萍个儿偏矮,四肢偏短,按其形体短处本来不适宜当乒乓球运动员,但是她发挥了她热爱乒乓球、动作灵活、有狠劲的长处,经过超常训练,形成了乒乓球特长,称为乒坛耀眼的明星。
三要运用长处,发挥长处。华罗庚说:“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这有几层意思。首先,谦虚地说,要勇于与高手较量,以便暴露自己长处中的短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有通过与高手、内行、权威的较量,才能充分暴露自己的不足,获得内行的尖锐中肯的批评指导。
下面是“肯”的字源及演变:
“中肯”就是切中要害,而不是浮皮擦痒。只有真正“中肯”,发现自己长处中的短处,从而加强训练,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形成超人的特长。
其次,热情地说,要善于抓住机遇,展现特长,推销自己,争取被权威认可。初中生华罗庚写了批评大学教授的论文,敢于寄给当时的最高学术刊物《科学》杂志,被认可发表,清华大学才发现他,聘请他。一些草根歌星,不就是因为敢于参加种种比赛,获得权威认可,才名噪一时,轰动歌坛的吗?
最后,不妨“狂妄”地说,要敢于挑战权威,超越权威,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去。20岁的初中生华罗庚,就敢于挑战大学教授,成功地超越权威,这才在24岁就当上了清华大学教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