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享”、“饷”、“飨”  ——有饭同吃,有福同享

(2017-10-08 12:38:42)
标签: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古文字解读

汉字文化

中国文化的灵魂

分类: 汉字的正说、戏说与趣说

 

《汉字的正说、戏说与趣说》

朱金才

五、以仁为本  人际和谐

7.“享”、“饷”、“飨”

——有饭同吃,有福同享

 

一方面要有难同当,同舟共济,另一方面要有饭同吃,有福同享。下面是分享、共享、同享的“享”的古文字:

http://s12/mw690/006GPsAzzy7eQsrqE5l4b&690 ——有饭同吃,有福同享" TITLE="“享”、“饷”、“飨”  ——有饭同吃,有福同享" />

 “享”字在甲骨文、钟鼎文中,画的是祭祀用的庙宇,表示给鬼神享用。第一个是甲骨文像祭祀的庙宇。第二、三个也是甲骨文像多层楼房的庙宇。第四个是金文,在“口”中加一横,表示神灵或祖先受用祭品。第五个是篆文异体字,上部“人”“口”代表庙宇,下部是倒写的“向”,表示阴间,强调供奉给阴间祖先受用,后来演化为“子”。本义是在祖庙摆放祭品供神灵祖先受用 引申为受用,获得满足 ,如 享受”、“享有”、“ 享用”、 享福”、“享乐”、“享誉”、 享年”。而 分享”、“共享”、“同享”、“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反映了在中国文化的灵魂中以公为本、社会和谐的思想。

下面是“饷”字:

http://s5/mw690/006GPsAzzy7eQsxsWXO14&690 ——有饭同吃,有福同享" TITLE="“享”、“饷”、“飨”  ——有饭同吃,有福同享" /> 

 “饷”字,左边是“食”字。盛食物的容器,内有食物,上冒热气;有人认为,右边是“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窗户,代房屋,所以造字本义是在自己家里用酒食饭菜招待客人。一般待客叫“饷”,高级待客叫“宴”。我认为,“向可以表示向外,前往,本义是前去给在田间里劳动的人送饭,所以引申为供给军队的军粮及军队的俸給。古代有过“协饷”国策——由税收富裕的省调济拨款协助贫困省,扶贫济困、共同发展。

下面左边是“飨”的一种古文字,右边是一个族徽:

http://s6/mw690/006GPsAzzy7eQsEAwQZ35&690 ——有饭同吃,有福同享" TITLE="“享”、“饷”、“飨”  ——有饭同吃,有福同享" /> 

 “飨”字,中下部画盛食物的容器,上部两侧画一个人伸手请另一个人吃饭。所以“飨”的本义是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也指乡人相聚宴饮,后来又用于请鬼神分享祭品,请鬼神分享。

族徽下部画了桌子,上部画食具,两边画伸手共同进餐的人。族徽是图腾,表示所崇拜的东西,这里是表明,“飨”是一些部族、地方崇尚的一种行为。

一是好客促进社会和谐的习俗。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渔人到了桃花源,见到的第一个人便要(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然后“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过了好几天。原来属于中国的西伯利亚某半岛的土著民,过去有个习俗,只要有人来到家中,即使原来是仇人,也就是贵客,不仅会热情招待,而且负有保护他不受他人侵犯的责任。

二是乡人交流、联络感情的行为。在一些节日尤其是春节、社日,同族人、同村人、同乡人搞大规模宴饮。譬如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社日大规模祭祀之后就是大规模宴饮。王驾《社日描写: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家家都有醉人可见家家都参加了。现在没有社日社祭活动了,但是.有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乡人集体宴饮的村宴、镇宴、区域宴风俗,有的多达两千桌 http://s6/mw690/006GPsAzzy7eQsHTkHP65&690 ——有饭同吃,有福同享" TITLE="“享”、“饷”、“飨”  ——有饭同吃,有福同享"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