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文博复试:2020-2021年北京大学文博硕士考研复试真题复试分数线报录比复试解析

(2020-01-02 16:20:10)
标签:

北大文博复试真题

北大文博考研真题

北大文博考研复试分数

北大文博真题

北大文博参考书

分类: 考研

北大文博复试:2020年北京大学文博硕士考研复试真题 复试分数线 报录比 复试解析


招生目录

2020年,是北大招生目录变更较大的一年,2019年招生目录对比分析如下:

辅导咨询宋老师微信:15081231352 
微信公共平台:考研考博资料分享君

北大文博复试:2020-2021年北京大学文博硕士考研复试真题复试分数线报录比复试解析

1、北大考博文博学院仅有一个招生专业,即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2、招生人数变化,2020年统招生8人,比去年减少6人;

3、348 文博综合考试内容发生变化,由19年的4组考题{考题分为田野考古技术(含科技考古)、文化遗产展示(侧重于展览策划与推广、遗址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侧重于文物的化学保护与修复)及文物建筑(侧重于地面文物的维修与保护规划的制定)四组,每组总分均为300分,考生任选其中一组作答,不可跨组答题。若考生作答超过一组,根据答题顺序按前一组计分。}变为2020年2组考题{文博综合分为考古综合和理科综合两组考题。前者包含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文物建筑、文化遗产等内容,后者包含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及其他理化知识等内容。每组总分均为300分,考生任选其中一组作答,不可跨组答题。若考生作答超过一组,根据答题顺序按前一组计分}

综上所述,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今年招生人数减少了,对于备考这个学院的同学来说,机会减少了,竞争也就更大了。虽然考试科目没变,但是考试内容变了,意味着去年的参考及考试重点今年发生了变化,考生需要重新尝试,积累经验。

二、关于分数线及录取情况

2019分数: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065100 55 55 180 330

2018分数: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065100 50 50 180 320

2019年复试21人,录取14人,最低分337,最高分420.

解析:

考研复试至关重要,切勿只重视初试,而忽略复试所占的比重,复试准备充分,也能再复试中逆袭,复试准备不当,也可高分被刷。

三、关于复试

复试基本内容和复试程序

1、复试方式:面试,原则上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面试共一组,分上下午两场。面试前抽签决定面试顺序。

2、复试内容:满分100分。考生须向面试小组做自我介绍(限3分钟),内容包括个人学习经历、科研经历,本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计划等。面试时设田野考古技术(含科技考古)、文化遗产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建筑四组题库,考生任选其一抽题回答。此外面试还将对考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口语水平等做综合考核。

3、成绩计算:初试成绩占60%,面试占40%。复试成绩6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时间和地点:

2019年3月24日8:30-12:30 13:30-18:00

考生需提前30分钟到达红五楼5101,面试前提交材料一份。

需提交的材料

1)《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登录“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

https://admission.pku.edu.cn/)进入【网上报名】模块打印。网站打印功能开通时间为2019年3月8日。京外考点(考点代码非1101)的考生,如尚未注册首先进行新用户注册。用注册账号登录后,如尚未进行账户绑定,需要首先进行绑定:选择【硕士研究生】,使用本人身份证号码和中国研究生招生网生成的报名号将报名信息和本人账号进行绑定。

完成注册绑定操作的京外考点考生,以及北京大学考点(考点代码为1101)的考生,登录后选择【硕士研究生】,点击左侧“复试表格”,即可下载到本地后再打印。

2)个人陈述。访问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在招生信息->硕士招生->普通招考栏目下载统一表格按要求填写。

3)其他证明考生研究潜能的材料,包括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计划、毕业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等。

4)符合教育部《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可享受相应加分政策的考生,需向招生院系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请用大小合适的长尾夹夹好(不要装订或装袋)

在复试前将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四、关于参考书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没有官方指定的参考书目

《考古学 理论、方法与实践》,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文物出版社。

《科技考古学》,陈铁梅,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珍妮特马斯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

《展览论——博物馆展览的21个问题》,玛格丽特霍尔,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

《文物保护技术与材料》,奚三彩,(台湾)国立台南艺术研究院发行(1999.9)。

《文物保护学》,王慧贞,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3月。

《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国文化遗产院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

《岩土文物建筑的保护》,黄克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10月。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刘敦桢主编。

《建筑保护史》,[芬兰]尤嘎·尢基莱托(Jukka Jokilehto)著,郭旃译,中华书局。

《中国古建筑年代的鉴定》,祁英涛,文物出版社。

《营造法式》宋·李诫

《普通物理学(下册)》,程守洙,江之永,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化学原理》,华彤文,陈景祖,北京大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