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大娟工作站小课题申报表

(2018-12-06 21:35:43)
分类: 课题研讨

课题负责人

李大娟

学科

语文

学历

本科

职称

小学二级教师

年龄

34

参加工作时间

2003.9

工作单位

安康市第一小学

联系电话

18209153558

邮箱

1181285706@qq.com

QQ/博客

 

课题

名称

 

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实践研究

2003年7月-2012年6月在旬阳县段家河小学工作

2012年9月至今在安康市第一小学工作

课题

其他

成员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

学历

所在部门

罗红艳

 

一级

语文

本科

一年级语文组

何  

 

一级

语文

本科

一年级语文组

李林姿

 

二级

语文

本科

一年级语文组

王欣

1990.1

二级

语文

本科

一年级语文组

李大娟

1984.11

二级

语文

本科

一年级语文组

姚敏

1977.4

一级

语文

本科

一年级语文组

胡咏梅

 

一级

语文

本科

年级语文组

选题缘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些关于阅读的语句明确指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使用统编版教材,统编版教材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在教材中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栏目,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衔接,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如何巧借“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衔接起来,帮助刚入校的低段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书兴趣,我们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每个单元的“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内容,通过开展许多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实现带领阅读到自主阅读循序渐进的转变。

研究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的阅读局限在课本中,圈定在课堂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统编版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大量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衔接。我们年级组将通过对统编版一年级整册教材中各单元的“和大人一起读”内容的梳理和整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最终能初步形成“和大人一起读”教学策略和模式。

1.梳理一年级上、下册“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内容。

2.通过教学课例研究、班级读书实践活动、课外拓展活动等摸索“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策略。

创新之处

统编版教材重视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目前只有一、二年级使用统编教材,学生处于小学低段,正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的大好时机。再加上,统编教材新增“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这两个栏目的设置就是为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教授基本的阅读方法,那么“和大人一起读”究竟怎么读?在课堂上,教师怎么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做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衔接,怎样通过课内阅读的引导,帮助学生延伸到课外的阅读,正是亟待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思考、探究的当务之急。

因此,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现实需要。

 

研究方法

采用“课上实践、课后反思、课外延伸、相互分析、共同研究”的形式,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为辅,充分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研究

过程

一、研究时间、对象及主要方法

(一)研究时间:2017年11月至6月

(二)研究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

(三)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主要是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的查询和研究性阅读,为本课题阅读素材的开发提供一些原始的资料,同时也提供参考和借鉴。

2、调查统计法:对一年级教材中各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主题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本学段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点。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方案实施研究,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不断验证、充实、调整方案,提出新的思路,并付诸于实践,如此循环,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

4、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分析、反思本学段课内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经验总结法:对通过撰写读书笔记、论文,提升教师的反思总结能力。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采用边研究边总结的方法,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提升认识,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理性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过程:

1.基础分析:整理一年级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的主题,在教学中分析本学段“和大人一起读”教学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课标》、阅读相关理论书籍、网络学习、聆听专家讲座等方式,了解和探究一年级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和策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实践检验。

3.案例研究:学习有关“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一年级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共性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揭发学生的阅读想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4.方法实践:首先课题成员在本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实践活动,例如“我是朗读者”比赛,在一年级组开展“经典故事伴我成长”讲故事活动等,其次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等校本研修的主要手段,积极参与“送教下乡”、“上示范课”等教研活动,通过上课磨课、评课、议课等方式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

5.成果总结:整理实践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和理论成果,修改并总结出最终课题结论。

三、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分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研究,准备阶段:(2018年3月)

1、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人员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二)前期研究阶段(2018年4月)

1、搜集并学习与该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和研究文献,组织讨论、交流,掌握该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

2、开展初期研究,对一年级教材中各单元“和大人一起读”整理和分析,有效衔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3、通过QQ群、微信群、座谈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内一年级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教学研讨和交流。

(三)中期研究阶段(2018年5月)

1、对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论证,总结提高。

2、深入开展课例研究,通过上课磨课等形式,总结方法,提炼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教学策略。

3、搜集整理并评选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多媒体课件、论文、教师学生作品集。

(四)验证阶段(2018年6月)

1、验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模式。

2、验收,汇总,分析各项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论文。

3、汇编各项资料。

4、课题组召开最终成果交流研究会。

(五)鉴定阶段(2018年6月)

1、填报结题申请材料,汇集成果。

2、申请学校指导验收。

四、分工与协作

年级组老师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为了更全面、细致、深入落实好每项活动,经大家协商,分工如下:

1、各班语文教师围绕课题要求,以班为单位开展读绘本、讲故事、综合性实践活动、班会等活动。

2、课题组长: 李大娟

  李大娟、罗红艳、张寿梅、张静波、沈古丽、胡咏梅负责组织、策划、实施、总结等工作。王欣、李林姿、秦洪秀、姜芝梅、何媚负责收集资料和整理工作。姚敏、吴远清、王静负责校正、补充完善课题申报表。

研究结论

结论内容提示: 1.引言部分(课题背景及界定,研究目的、假设、意义);2.研究方法介绍;3.研究结果与成效(正文部分);4.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5.参考文献。2000字左右。

             牵手孩子,从“阅读”走向“悦读”

  ——浅谈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的阅读局限在课本中,圈定在课堂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就是统编版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统编版教材新增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精选了一些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课文,这些内容就是架起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桥梁。今年,我么一年级语文组,通过对统编版教材的系统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着力对“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实践研究,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在课堂上下足功夫,努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一、解读教材,准确定位“大人”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指出:“语文的功能就是培养读书的种子。”从专家名师到一线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统编版教材新增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现在网络信息发达,相比于电视、网络、游戏等,孩子们对于阅读,并不是天生充满热情的,需要有协助能力的人在关键时刻陪同、引领,帮助孩子感受读书的乐趣。据有关研究表明,孩子们身边爱阅读的大人越多,孩子爱上阅读的可能性就越大,阅读能力也越强。                 

通过对统编版教材编排理念的学习,我们才了解到“和大人一起读”,这里的“大人”范围很广,在学校可以是老师、高年级的同学等,在家里,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还可以是亲戚,如姑姑、婶婶、叔叔、阿姨,还可以是邻居等等,总之,可以是一切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向阅读世界的“大人”。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这里的“大人”指的是孩子的爸爸、妈妈。

二、立足课堂,让师生共读带动亲子共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阅读教学单靠在学校阅读是远远不够的,统编版教材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这个栏目的内容也很广泛,有儿歌、童谣,有儿童故事、寓言故事等。在教学实践中,“和大人一起读”究竟怎么读?作为教师,我们怎么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呢?作为一个新增栏目,可以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几乎为零,我们前期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广泛学习,曹爱卫老师《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这本书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解读及教学建议》一文给我们深刻的启发。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摸索、实践。在课堂上,我们担任“大人”的角色,陪伴学生阅读,进而迁移到学生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共安排8篇课文,有的是儿歌,有的是童谣、有的是浅显的故事。我常常对孩子们说,课堂上我就是你们的“大人”,我陪着孩子们一遍一遍的朗读,教读,合作读、比赛读,拍手读......变换多种方法陪着孩子们读书,让孩子们在朗朗读书声中感受语文的快乐。在执教《剪窗花》一文时,我们拿着剪刀给他们剪各式各样的窗花,然后围绕剪的窗花,引导学生编儿歌。教学《拔萝卜》、《猴子捞月亮》等,我们又给学生寻找了课外书中几篇同类型的文章,和孩子们一起朗读,一起续编故事。每一次执教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后,我都会通过班级QQ群引导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罗红艳老师执教了“和大人一起读”《狐狸和乌鸦》,罗老师通过一篇故事带出多篇故事,再迁移拓展到整本书《伊索寓言》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眼前一亮。李林姿老师执教“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教学中采用拍手读、打节拍读、合作读、演一演等多种形式展开朗读,让课堂有“智”有趣。何媚老师执教“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巧妙把握绕口令特点,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精美的简笔画、灵动的表演,让整节课妙趣横生。我们年级组在一遍又一遍的课堂打磨中,在一次又一次交流讨论中,对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有了这样几点共识:

1.“和大人一起读”要以“激发兴趣”为目的。教材编排此栏目的目的就是通过“大人”的引领、帮助、熏陶、感染,孩子们能爱上读书,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因此,教学时,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学习,不在识字、阅读、理解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大人一起读”强调的是在比较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大人”角色时,注重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设计,如李林姿老师执教《孙悟空打妖怪》一文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各种方式打节拍朗读儿歌,拍手读、跺脚读、拍桌面读、点头读等等,学生兴趣高涨,参与积极,整节课都非常开心。

2.“和大人一起读”要构建“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无压力、无功利性阅读是“和大人一起读”区别于一般阅读的最突出特点。在课堂上,教师教学时尽量做到“润物无声”,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谈一谈、画一画、演一演等。读完阅读材料,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孩子交流交流,如何媚老师教学《妞妞赶牛》,学生读完绕口令,老师采访到:妞妞在干什么呢?妞妞为什么要赶牛?等等,这样浅显的儿歌,学生一读就懂,在老师简单的问题梳理下,学生不仅训练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梳理了内容,潜移默化地把课内阅读“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巩固练习。

3.“和大人一起读”要指向长远的阅读。

     教材仅仅只是提供一种阅读材料,“和大人一起读”还要指向长远的阅读,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大人”的引导阅读逐渐走向自主阅读。因此,这里的“大人”就要肩负引领的责任,尤其是我们这些在学校里的“大人”,一方面要通过家长会、家校合作QQ群等途径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告诉家长,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读书活动,把“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示范、迁移到家庭阅读,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阅读视野,打开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通道,让“和大人一起读”由一篇阅读材料引出多篇阅读材料,慢慢走向整本书的阅读。如罗红艳老师执教《狐狸和乌鸦》,除了组织学生读读《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还精心挑选了《狐狸和葡萄》、《口渴的乌鸦》、《狐狸和山羊》,最后还介绍了一本《伊索寓言》,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去看看。罗老师的教学活动就是指向长远性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阅读视野打开了。

三、开展活动,搭建分享阅读的平台。

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是学生爱上阅读的助推器。“和大人一起读”是家校携手的读书活动,是亲子共读的课外阅读方式,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见成效。因此,教师在这项活动推进上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在学校要做这项读书活动的倡导者、实践者,还要做好家庭共读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要及时了解家庭亲子共读的落实情况,还要解决亲子共读出现的问题、困惑。

我们年级组通过研讨决定以活动搭建平台,给亲子共读搭建展示、分享、交流的平台。一是各班通过班级QQ群分享亲子共读小视频。二是建立亲子共读阅读档案,有的班级采用阅读存折的方式记录亲子共读实施情况,有的班级自己设计亲子共读记录卡,记录亲子共读的书目、读书时间、阅读方式等。三是通过“家长进课堂”,感受师生共读。四是开展全年级组大型展示交流活动,如寒假期间,开展一年级“亲子共读征文比赛”,开学初,经过公开、公正地评选,邀请王校长为获奖家长和同学颁发证书。这学期组织“经典故事伴我成长”故事交流会等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拓展延伸,通过各种活动,展示共读的乐趣,分享读书的快乐。

借用史斯克兰.吉利兰的小诗: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让我们牵手孩子,做那个读书给孩子听的“妈妈”,让孩子们在“一起读”的过程中由“阅读”走向“悦读”。

附读书活动照片

李大娟工作站小课题申报表李大娟工作站小课题申报表 

 

 

 

 

李大娟工作站小课题申报表李大娟工作站小课题申报表 

 

 

 

 

 

 

 

 

 

 

 

李大娟工作站小课题申报表 

 

板块五:部编版教材“和大人一起读”书目

“和大人一起读”板块

 

 

 

 

第一单元

小兔子乖乖

第二单元

剪窗花

第三单元

小鸟念书

第四单元

小松鼠找花生

第五单元

拔萝卜

第六单元

谁会飞

第七单元

猴子捞月亮

第八单元

春节童谣

 

 

 

第一单元

谁和谁好

第二单元

阳光

第三单元

胖乎乎的小手

第四单元

妞妞赶牛

第五单元

狐狸和乌鸦

第六单元

夏夜多美

第七单元

孙悟空打妖怪

第八单元

小熊住山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