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理能力的培养

(2022-04-22 14:35:39)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当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生活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的整个阶段,而抓好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一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引起了重视。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学过的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资料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忙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穿好后,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慢慢地,孩子们大都能自己穿好鞋子了。此外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我们明白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原则”,并且有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通过这件事,我们发现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具体如下:

(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求就要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在幼儿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我们还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

(三)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一句“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能耐心细致地引导,辅以鼓励性语言来鼓励幼儿(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

相信在家园共同努力配合下,孩子们自理能力会越来越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