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17~18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
,我在教学开始,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和江苏地图,并适时提出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思考:“整个世界和江苏就这么大吗?”“整个世界和江苏,怎么画在了同样大的地图上呢?难道它们一样大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由于学生刚刚学习过比例,对比的化简等知识相当熟悉,因此,他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图纸上的长度是实际长度缩小了一定的倍数画上去的(也有根据生活经验直接认为是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画出来的)。“确实如此,瞧这儿同样大的江苏地图和世界地图,它们的比例尺一样吗?谁来读一读呢?”学生试读图中的比例尺,教师板书。“看了这幅图的比例尺1∶100,你想到些什么呢?”生1:图上距离的一份就是实际距离的100份。生2:我们也可以认为图上距离1厘米就是实际距离100厘米。生3: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那反过来说呢?生: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教师从而揭示: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地图,引出今天要学的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材的安排,充分利用了课外的教学资源,体现了学习综合性的课题思想,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前一篇:《成反比例的量》教学反思
后一篇:《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