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蔣氏龙边谱》苏轼序言

(2019-05-09 19:22:46)
标签:

杂谈

《蔣氏龙边谱》苏轼序言

《蔣氏龙边谱》苏轼序言

苏轼为宜兴《蒋氏宗谱》撰序日期释疑 蒋南君 (宜兴市蒋氏文化研究会) 〔摘 要〕一套古谱,一部家族历史。今人通过研读,那些尘封的前尘往事,跃然于谱页。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书画家。其为蒋氏宗谱撰《重修蒋氏宗史序》序文一篇,序中落款日期与其卒年相异,由此引来是否属伪序之争议。为此,本人通过对家谱的释读,结合相关史料,对其歧异加以辨析和考订,从而揭秘其历史之本真。 【关健词】苏轼;蒋之奇;蒋氏宗谱;撰序日期释疑。 一、苏轼与蒋之奇 若论苏轼为宜兴《蒋氏宗谱》撰序一事,我们可从苏轼与蒋之奇一生交厚之情谊说起。 《宋史·蒋之奇传》[1]:“蒋之奇(1032-1114),字颖叔,常州宜兴人。擢进士第,中《春秋三传》科,至太常博士;又举贤良方正,试六论中选。初,之奇为欧阳修所厚,制科既黜,乃诣修盛言濮议之善,以得御史。” 宋彭百川笔记《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八之《祖宗科举取人·仁宗》[2]载:“嘉祐二年(1057),三月丁亥,赐进士章衡等二百六十三人及第,一百二十六人同出身。是岁,进士与殿试者,始皆不落。章衡,窦卞,郑雍,吕惠卿,蒋之奇,苏轼,曾巩(原误书肇),朱光庭,曾布,宋希(烝民按:当为“林希”之误),史元道(烝民按:疑为误载),王韶,梁焘,苏惟贤,苏辙,刘元瑜……。” 由是观之,苏、蒋同举嘉祐二年丁酉科章衡榜进士无疑。按是科,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裁正文体。蒋之奇与眉山苏氏兄弟皆出其门。 《宜兴县志》[3]载:“苏轼,眉山人。嘉祐二年与蒋之奇同第。琼林坐相接,遂约卜居阳羡(宜兴旧称)。元丰中,谪黄州,移臨汝,上章乞居阳羡,得允。今有 ‘东坡书院’在宜兴蜀山。” 按李东阳《东坡祠记》[4]略云:“常州宜兴之荆溪有蜀山,本獨山也。志称文忠 (苏)与学士之奇同举进士,买田卜筑于山之麓,于是易‘獨’为‘蜀’云。” 按周启嶲《重修东坡书院记》[5]略云:“尝考先生之买田阳羡,自嘉祐二年成 进士,与同第蒋之奇接席琼林,遂相订。后谪黄州,迁汝州,遂有乞居常州之疏。 善经学,工诗文,真西山(真德秀)称蒋公经术为世所宗,虽金陵犹尊让不敢。(真西山祠堂记云:“国朝若安乐蒋公,儒术为世所宗,虽金陵犹推尊之,何况其它。”)观志及记,苏、蒋自玉堂金殿之初识,俩人便结下毕生之友谊,并引来苏轼买 田筑室阳羡的千古佳话。 宜兴《蒋氏宗谱》[6]载:“元丰七年(1084),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谪,由黄州移汝州,蒋之奇作诗以慰。”可惜原诗已失,时苏作《次韵蒋颖叔》和诗,诗曰: “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 又载:“元佑初,之奇知广州府,南下归阳羡,苏轼作《送蒋颖叔荣归》诗相赠,诗云:‘裔出钟山远,源流滆(宜兴滆湖)水赊。江南无二蒋,尽是九侯家。’”苏轼与蒋之奇一生诗词唱和较多,现存唱和诗有数十首。权且选录二首,与读 者共赏,以揭示其俩人深厚之友情。 二、关于蒋氏龙边谱 关于蒋氏龙边谱的相关记载,见诸于常州、溧阳、无锡、金坛(金沙)、宜兴以及亭侯蒋澄裔各支蒋氏宗谱。 据宜兴《下裴旧谱序》[7]载:“……当日颖叔魏公、文忠苏公,请敕纂修,事出非常,流传百世,宁草率悖谬?若是,予之疑于是更甚,徧访外郡各谱以考之。已巳夏,偶至姑苏,閒步虎邱,见一老者,手捧一函,珍重惜。予问之,答曰:‘某蒋氏也,此宋时龙边家谱,慕姑苏装潢最精,因残损,欲修正耳。’余以宗谊告恳, 得一阅。卷首有奉旨纂修蒋氏家谱八大篆文,卷终九十世分为四卷,每卷末有某人辑,某人修,大宋崇宁二年癸未春三月甲子之吉。字画端楷,蟠龙蜿蜒,展玩详考, 昔日所疑,一朝尽释。问所由来,曰:‘此枢密公(蒋之奇曾官同知枢密院事)请旨纂修,苏端明校定。原本吾曾祖怡山公买于汴粱(河南开封),偶遇购藏,传今四世。兄既留心谱学,请即钞録,亦天缘也!’予谢曰‘某欲求真本,甚踰饥渴,邂逅得遇,实祖宗之灵,子孙之幸也!’同赴装肆,出钱募録,归而核之,史传实 无悖谬。于是苏公、魏公(蒋之奇卒赠“魏国公”)真本,可以传信于后世矣!康 庚午三月 。一百七世孙岳识。” 又据宜兴《祥凝蒋氏宗谱》[8]之《题合修总谱序》载:“……本邑科甲开自堂公 (蒋之奇伯父蒋堂),宜兴邑志半为颖叔家乘,孰非培植之遗!宜遡渊源自幼迁移, 枝分廿四,‘龙边苏谱’专载蟾公。某念时序兴衰,变迁不一,嘉言懿行,或致尘埋,刻志收罗合修总谱。伏望吾家,硕彦锡,鸿篇不特,祖功宗德不泯于九原, 亦使孝子慈孙铭心于百世矣!邑西堂稼庄支裔孙,宗怡谨启。” 按二序文所述,则蒋之奇和苏轼奉旨校修之宋崇宁版“蒋氏龙边苏谱”绝非妄言。观蒋澄裔各支宗谱,北宋年间,宜兴蒋氏有二十四兄弟,名皆从幼,故以二十四幼称之。长幼蟾为大宗,蒋之奇即大宗嫡裔。再看大宗谱牒,余二十三幼只在谱中标注其迁徙地,而各幼裔孙皆未载入。由是言之,“蒋氏龙边苏谱”,应是幼蟾公裔专版,而非诸幼合谱。 三、苏轼为宜兴《蒋氏宗谱》撰序落款日期 苏轼为宜兴《蒋氏宗谱》撰序,序中落款日期为:大宋崇宁二年癸未春三月甲子之吉(1103)。然作序者已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作故,即撰序人故去两年后作序,于是有了亡者怎可撰序,是否有伪讬之疑。就此疑,可作三解。其一,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家谱只能“官修”,也即只有帝王将相、当代名臣才有资格修辑家谱。普通人续修家谱,属“犯上”行为。而一旦经皇帝准允修辑的家谱,其谱即为“官修”之谱,且谱边当可饰以腾龙图案,以示皇恩浩荡,亦是为官者无尚之荣耀。官修家谱,皇上自需派员监修,以示正统。蒋之奇时为名臣,同样不能违例。适苏、蒋恰为同朝好友,由是,皇上派其前来监修,亦说可为顺水人情。故有蒋之奇请旨、苏轼奉旨监修之史实,则“蒋氏龙边苏谱”也就名副其实了。其二,观蒋氏宗谱,谱首《蒋氏姓源说》、《蒋氏远祖总要》、《蒋氏近祖总要》、《亭支系赞》等等皆为蒋之奇亲撰,可见其对家谱之重视程度。蒋之奇如此重视家谱,为何独不见他本人所撰序文。试想,时苏为北宋大家,与蒋一生挚友,又苏为朝庭钦定之监修人,序文当然非苏莫属。这样于蒋更显光耀,于苏则尽责又答报友情。此中美事, 何乐不为。其三,按修谱规律看,作为家谱中占居份量最重要之谱序,确有付梓前临时补撰之情况,然在修谱过程中提前准备的却为数更多。兼古时交通、信息收录 等存诸多不便,要纂修一部世次不紊之大同宗谱,无几年实难辑成。苏奉旨校修, 实属代行皇帝监修之权,此序必有他本人亲撰。如若他人代序,则有抗旨不遵之嫌。由是,时苏在无法预知新谱何时告成,又自知天年不长,故将所序提前辑成,然则于落款日期予留空白,以便他日付梓之用。此类情况,可谓在历代作序者中比比皆是。由此可见,苏轼为宜兴《蒋氏宗谱》撰序一事可谓确切无疑,其序文中落款日期之疑亦可释也。 附图:蒋氏龙边苏谱苏轼序文[9] 参考文献: 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吴江诗词网-《酬吴七见寄》之【进士有同年】 。 李先荣:(康熙)重修宜兴县志(影印件).凤凰出版社。 蒋法魁:宣统元年(1909)宜兴回图蒋氏宗谱。 蒋法魁:宣统元年(1909)宜兴回图蒋氏宗谱。 蒋法魁:宣统元年(1909)宜兴回图蒋氏宗谱。 蒋士松、蒋士栋:民国十二年(1923)版.无锡一梅堂蒋氏宗谱。 蒋根云、蒋金荣:民国三十七年(1948)八修版祥凝蒋氏宗谱。 蒋永全:光绪己丑(1889)金沙杨庄蒋氏宗谱。

《蔣氏龙边谱》苏轼序言

《蔣氏龙边谱》苏轼序言

《蔣氏龙边谱》苏轼序言

《蔣氏龙边谱》苏轼序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