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科院考研】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硕考研真题参考书笔记录取人数分数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真题笔记录取人数分数线 |
大家好,我是姜老师。
今日有话说:
接着上篇文章的文博院校来讲,今天给大家整理的社科院的文博专业的考试情况,包括历年的录取难度、参考书、真题以及复习经验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博专业来说,北大人大也是国内最好的,其他学校比如社科、首师、中央民族大学等也是可以考虑的,京外的就不给大家一一叙述了。关于院校选择方面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
关于:考试难度及考试科目
http://s7/mw690/006FVfdDzy7nr5ef9cy36&690
关于:专业课参考书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物学概论》,李晓东,河北人民出版社
另外推荐:联系微信一五三一一二二零二零零
《中国陶瓷》(冯先铭)、
《中国青铜器》(马承源)、
《中国书画》(杨仁恺)
《故宫与故宫学》(郑欣淼)
推荐阅读期刊:
《文物》 文物出版社
《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故宫博物院院刊》 故宫博物馆
关于:专业课真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古根海姆博物馆
明器
印纹硬陶
倦勤斋
虢季子白盘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二)
请简述牛河梁遗址出土,女神庙
简述殷墟妇好墓墓主人及甲骨卜辞证据
请简述马王堆一号墓棺椁结构
请简述古物陈列所设立及隶属关系
简述张伯驹收藏与捐赠
请简述我国博物馆征集藏品主要途径。
(三)
略述辛亥革命与故宫博物馆创立关系
关于:专业课复习经验
专业课一定一定要重点分析真题,最好自己列一张表格,将历年考题内容按专题分类计数。很多经验贴都强调要通读参考书目,但是因为社科院考题其实有很明显的出题规律和偏向,所以根据真题来看书整理你的笔记重点是更加有效率的。此外,社科院经常会考到之前考过的题目,所以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还是推免,所有的题目都要非常熟悉。今年就考了之前复试考过的一个名词解释,甚至最后的论述也是之前复试考过的。所以说真题非常非常重要,务必烂熟于心。
因为社科院故宫学专业几乎没有直接涉及《文物学概论》一书的内容,所以这本书可以先不用通读,根据真题摘取其中可能的相关章节总结一下即可。
《考古通论》板块,虽然书很厚一本,但是有接近一半的内容是旧石器和新时器时代,社科院的考题史前部分历年来只考过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所以这两个才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其他的内容社科院比较喜欢考察墓葬部分,如妇好墓、曾侯乙、海昏侯墓等,以及特殊的墓葬形式,如黄肠题凑墓。对于2019年考研来说,“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也是要关注的。还有考古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和一些其他学科的关系,只需要整理出一两个简答来就可以了。
《博物馆学》板块比较喜欢考察重要人物、博物馆的名词解释,几乎每年必考。这些在书里面很少涉及,需要结合文物辞典自己总结。大题部分主要是根据考纲要求,将收集到的博物馆的题目一个一个套进大纲的考点里面。这一部分的题目其实开放性很强,大家都会有话说,只要不离题太远都是可以的。复习起来相对轻松。
除了考古和博物馆两大板块,我将剩下的考题分成“陶瓷”、“青铜器”、“书画”、“故宫”、“钱币”、“古文字”、“家具”、“佛教”几个专题,虽然有八个专题,但需要重要掌握的是前面四个,后面四个只是零散的出过一些题目,不是很多。每个专题都根据真题整理出重点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目。以“青铜器”部分为例,主要是整理一些青铜器纹饰和著名青铜器的名词解释,以及一些重要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的考古学价值。
专业课背诵只能通过不断的重复记忆加深印象,专业课到最后我应该是背了有五六遍。我会根据背诵情况不断精简我的笔记,背的内容越来越少,最后冲刺阶段的笔记每个专题只有几页纸,但都是最精华最重点的内容。背到最后也会越来越快,一开始一专题要半个月,到最后差不多只用一个星期就可以把专业课全部过一遍。
考前两周一定要把之前的真题拿来模考一遍,因为社科院历年真题并不多,所以初试题目全部模考一遍完全可以。主要是为了熟悉考试节奏,把握字数和时间,以及以防外一出现原题。最后专业课分数242,感觉我的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背诵压力较小但是收益很高。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