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翻译硕士MTI考研真题及参考书
(2019-05-29 16:36:58)
标签:
翻硕考研 |
【参考资料】
1.《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版
2.
一、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
首都师范大学 |
1:8 |
1.《英语笔译综合能力》(3级),曲卫国,外文出版社,2017 |
笔译30人,学制3年。按照成绩排名,有半数奖学金名额。学费16000元/年,分数线一般是国家线,但是15年开始对于专业课有要求,就是专一+专二+翻译硕士英语>292分。 |
二、翻译硕士 MTI英语学习方法简析
回到翻译教学上来。一些教师从自身翻译经验出发,对汉英互译中的语言单位对应问题做了研究。可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初学翻译的同学认为,最理想、最容易操作的翻译模式是同级语言单位对应,如词对词,短语对短语,句对句,其中“词对词”非常普遍,已然成为不少同学的“共识”。但随着学习深入,他们逐渐发现,汉英互译中语言单位“交叉对应”“越级对应”才是常态,如一个英语单词对应一个汉语短语,一个汉语句子对应一个英语短语等,这种“交叉对应”,或称“不对称对应”,就成为了不少教师讲授中高级翻译的重要切入点。
试举一例:如翻译“妈妈通过海底电缆给我发来了一封电报”,初学翻译的同学可能“忠实”地译为:My mother sent me a telegram through the undersea cable. 意思是对,但表述太罗嗦了,比较好的表达只有四个词,即My mother cabled me. 其中cable指“通过海底电缆发送电报”,如果不勤查字典,很难知道一个小小的cable居然毫无违和感地指代了汉语中的“方式状语+动宾短语”,这种“不对称对应”很能说明问题,也是部分教师讲授这一知识点时的常用例证。
要让学生短期内接受“交叉对应”这一概念,理论上比较难,因为要阐明英汉双语的语言单位差异,本身需要一定的语言学基础,这样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乃至翻译硕士的翻译实践负担又加重了。既然学生能够理解汉英双语存在语言单位差异,那么不同的语言单位间就可能产生联系,从而产生“交叉对应”效果。除却上述“英语词—汉语短语”的实例外,还有“英语短语—汉语句”“英语句—汉语短语”等现象,可见汉英双语在句(含)以下的语言单位对应相当灵活,有各种可能性,且上述对应均呈现明显的容量“不对等”,一方向另一方的对应往往包含着容量的缩小或扩大,这就为这一层面的简明表述提供了某种可能。
——《翻译硕士 MTI 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