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月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9-09 21:42:18)
分类: 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3.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我”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走月亮”中“走”的含义,感受情美、景美。 难点 理解并初步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细品味,感受月光下的美。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并思考: “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用“——”标记出来。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 引导体会美景: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 齐读这几句话。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重点体会:“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生回答。(puXuewang.com) 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看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 再次指名读。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你闻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 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 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第6~9自然段)。 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5.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 明确:课文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果园、稻田,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四、播放歌曲《母亲》,升华情感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