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8-10-14 21:04:26)分类: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
10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2.使学生了解日月潭的的特点,知道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
(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电脑,读生字: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让学生自主的指汉字读一读:
潭、湖、绕、茂、盛、围、胜、央、岛、华、纱、童、境、引、客
3.邀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环绕 仙境 建筑 朦胧 清晰 隐隐约约
童话 附近 倒映 茂盛 吸引 风光秀丽 名胜古迹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谈感受:日月潭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日月潭是我国( )省最大的一个( )。那里( ),( ),周围有许多( )。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练习填写。
请学生口头回答。
订正: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有语气地读一读。
3.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教师板书:名字的由来。
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叫日潭。南边叫月潭。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使学生知道使用比喻句使句子更具体)
指导朗读:突出日月潭的特点。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一画日月潭的样子。
展示:
第三、第四自然段:
小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让学生在小组内谈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板书:清晨:隐约
中午:明朗
下雨:仙境
师小结:
这些语句中使我们感受到:日月潭风光秀丽,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让我们欣赏到独特的景色,同学们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结合学生读书情况进行指导:
第三自然段:突出雾的特点,要读得轻柔,缓慢;在读描写晨星和灯光的语句时,要读得慢一些,虚一些,读出若隐若现的感觉。
第四自然段:突出“太阳高照、蒙蒙细雨”的特点,表达当时的意境。这些词语要加重语气。“清晰、整个、展现、轻纱
、朦胧”这些词语读时要轻柔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表演,可以进行配乐。
三、拓展巩固
组织学生观看日月潭的风光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日月潭的风光秀丽,为什么吸引游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板书:风光秀丽,吸引游客。
四、布置作业
相互交流关于日月潭的资料。
板书设计:
前一篇:《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后一篇:《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