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单元识字2《2.姓氏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8-03-01 10:21:53)
标签:

杂谈

分类: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姓氏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姓、氏、赵、钱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教学重点:

识记姓、氏6个生字;书写在、后”2个生字宝宝;发现生字的组合特点;正确朗读第一小节。

教学难点:

正确识记生字。

    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

1.课文录音。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用时:3分钟)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出示课题。

2.诵读汇报

(出示《百家姓》课件)集体齐读《百家姓》

……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1.认真观看课件内容,自由交流问题。

2.齐读课题。

3.学生齐读《百家姓》。(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4.说说自己知道的姓氏名称。

5.讲讲自己知道的姓氏故事。

1.说一说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课前查到了这些姓氏:

____ ____ _____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用时:20分钟)

1.交流姓氏故事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3)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

在很久远的过去,黄帝的孙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近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第一小节)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第一小节的生字。

认读生字卡

选字组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清楚,读流利。

2.与其他同学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听教师读时注意不认识的字。

4.自由拼读生字。

5.按结构、偏旁、笔画数等给生字归类。

6.同桌互读,并交流。

7.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第2题。

2)认读词语:姓氏 什么

8.自读,同桌互读检查。

3.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姓(xìn xìnɡ  氏(sì shì   李(lǐ nǐ  张(zhānɡ zānɡ

4.连一连,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

三、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展示本小节书写生字:姓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1.自由认读生字。

2.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

3.掌握书写要点。

4.仔细观察教师范写,跟着教师书写,记住书写要点。

5.自由描红,临写。

6.全班展示。

5.看谁写得最好看。

6.按要求填空。

的笔顺是_____

共有______笔,第2笔是________

四、布置作业,课外实践。(用时:2分钟)

1.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2.同桌之间做问答游戏。

1.认真完成作业,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每个生字写三个。

7.辨字组词。

星( 姓( 什( 行( 欢( 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