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一)
(2022-12-23 16:36:37)川湘交界处,有个小山城茶峒,这就是边城。
“有一条小溪【迷津】,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叙述者心中淡淡的乡愁,回忆迷津渡口的摆渡人,白塔象征修行和普渡众生。
(1)哀婉的爱情,令人叹息。翠翠与傩送和天保是三角恋,天保和傩送是兄弟,同时爱上一个花季少女翠翠,决定用唱情歌的方式求爱,谁的歌声能打动姑娘的芳心,老大天保选择离开,他溺水而亡。由于少女的羞涩,翠翠迟迟未能送出那把虎耳草,表明永结同心的愿望,老二傩送下桃源走了,祖父死了,翠翠在渡船上等待傩送回来。老二傩送有沈从文的影子,他弃武从文,离开家乡,他内心中珍藏着初恋,翠翠的原型是他的初恋情人,追忆十六岁的花季少女,逝去的青春和爱情。
(2)翠翠的身世,令人唏嘘。她母亲与一个屯防军人唱歌相爱,发生暧昧关系,约定私奔,她舍不得离开孤独的父亲,屯戍兵珍惜作军人的荣誉,服毒自尽,她母亲生下翠翠,投水自尽。她的父母殉情,直面生存和爱与死亡,留下她这个孤女与外祖父相依为命。生命轮回,翠翠与傩送初见,萍水相逢,翠翠不知如何去爱,傩送和天保唱情歌向她表达爱情,她犹豫不决,错过选择的时机,命运惩罚她等待,令人惆怅,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倾听内心灵魂摆渡人的声音。
(3)老船夫是摆渡人,命运是一条河流,“有钱船总儿子爱上一个弄渡船的穷人家的女儿”,天保求婚必须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保守方式和唱情歌求爱这种自由方式之间作出选择;傩送必须在“磨坊”和“渡船”之间作出选择。老船夫尊重翠翠的意愿,又要他们自由选择。
(4)船总顺顺出资和渡船,老船夫作摆渡人,口粮三斗米,七百钱,无偿渡客,老船夫忠于职守,谢绝小费。佛渡有缘人,只有人性的善良,能登临彼岸。
《边城》1934年完稿,沈从文描绘湘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端午龙船竞赛,“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水路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的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边城淳朴的民风,一派桃花源的景象,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仿佛一个灵魂的摆渡人,引渡众生,复归精神家园。
前一篇:萧红《生死撤(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