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策略---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实践教学随笔

(2018-05-20 10:33:36)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策略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实践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务必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性,为学生提供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的课堂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大脑与思维活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不仅仅是单纯的进行身体动作,而是与思维的活动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动作活动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并且动作活动是儿童进行思考的唯一途径。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思维活动形式的过渡时期,需要足够的动手实践机会以促进大脑的活动,利于其抽向逻辑思维的形成,发展较为坚固的数学学习基础,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
、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操作方法,提高动手实践效果 
  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时,应当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进行操作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小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实现思维形式的转变和发展。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动手实践操作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概念,加深对于复杂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操作方法的精心设计与合理选择,使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剪拼法、实验法、游戏法以及摆弄法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掌握几何图形知识以及解决数学策略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中产生体验并收获知识,提高教学成效。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的学习时,通过让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等平面图形。例如,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这样的动手操作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提高了动手实践的有效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制作、观察等加深印象,并且使动手实践能够受到理想中的效果,提高其实效性。 
2
、适时进行动手实践引导,提高实践有效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利用教具进行动手实践教学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契合,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时,应当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使动手实践能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按照步骤和计划合理的进行,使动手实践教学能够突出教材的教学重点并且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指导与引导,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习惯,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动手实践的具体目的,在进行动手时间之前进行精心并且全面的考虑,为学生设置明确并且具体的引导环节,追求实效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师的课堂引导应当注重时间,使动手实践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把握时机进行合理的引导,避免学生进行机械的动手实践活动,进而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 例如,在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时,借用小木棒等学具,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的动手实践,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 、激励性评价反馈,巩固动手实践成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飞速进行大脑的运转和思考,而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提高还有赖于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和及时性反馈。现代教育理念更多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重活动反馈与积极评价,着重引导学生对动手实践活动过程进行体验和感知,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与总结。并且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活动成果,交流更好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技巧与方法,教师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集他评、自评与互评等方式为一体,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与感受分享。教师还应当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和鼓励性的眼神、动作等对学生的动手实践效果进行肯定,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学科的逻辑性特点,发掘对数学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例如,在学习第三单元的分类与整理知识时,通过游戏法,如分学具、设计柜台、整理书包等。提供充分“分”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分类,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分类的思想。动手实践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给出积极性的评价,使用表扬性、活泼型的语言夸赞学生,使其能够加深对动手实践的印象,提高课堂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布置动手实践的课堂任务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和心理规律都较为符合,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都有所助益。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动手实践教学情境,并且适时的给予引导和指导,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在更好的完成动手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创造能力的提高。操作性的动手实践练习能够使学生拥有足够的学习和研究空间,在进行动手探索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产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许爱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