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设计——2014年“两课”

分类: 教学设计 |
教材名称及版本: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一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职教2012年版
单元序号:第二单元
教案设计二
李乐薇
一、教学目标
确立依据一:《五年制高职语文课标》《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注重基础,强化能力,加强素质教育。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对文学作品要“把握其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精彩片段。”
立足职业需求,应注重学生如下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必需的人文知识;较强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确立依据二: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主体为旅游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90%是女生。他们有一定上进心,但文化基础薄弱,读写知识和技能都比较欠缺;学习上习惯于“听”和“记”的被动接受方式,对与考试直接有关的比较重视,对文本缺少独特体验和深入思考的精神;感性活泼,但情绪也易波动悲观,不够自信。
针对写景抒情散文内容具体而言,学生
已知:对写景抒情散文有所涉及,如《春》《白杨礼赞》等
未知:文体感不强,不会鉴赏,怯说怕写
能知:感性细腻,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可塑性强
想知:文体特点,鉴赏方法,表现手法,发展能力
怎么知:树信心,指路径,促建构,强表达
总之,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结合专业发展需求,教学中应考虑在以下几方面着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意识;人文教育和心理素质。
依据课标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景物的技法。
(2)托物言志、寄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3)朗读的语调、重音及描写型、叙述型语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个性化阅读和精彩语段品读交流感受意境美、语言美和技巧美。
(2)通过朗读训练和知人论世增强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3)通过写作实践所学写景知识。
(1)感受自然清新优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2)理解现代都市人的苦闷和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二、内容安排
1.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语文》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使用教材为省厅规定的苏教版《语文》第一册,共六单元,每单元三个板块,“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三足鼎立,体现出基础性、人文性、实践性的教学导向。
本文选自第一册第二单元“自然的心迹”,该单元是本套教材中唯一的写景抒情的散文单元。因初中语文教材是按照人文主题组元,学生对散文文体的认识并不十分明晰。本单元以文体组元,三篇写景抒情散文均为名篇,风格、写法各有特色,通过学习,可让学生对课标要求的“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艺术特点和鉴赏方法”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这些作品语言、意境优美,技法高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读写能力。这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2.本单元作品特点
本单元三篇必读写景抒情散文风格、写法、情感各异。《荷塘月色》优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典雅、生动,抒发的是淡淡的忧伤,不激烈。《长江三峡》壮美,以游踪为线索,善于抓住特点,有序、层次分明地描绘了雄伟壮丽的三峡,语言畅达、明朗、热烈,情感比较豪放。《我的空中楼阁》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多角度、多侧面描写了小屋及周围环境,细致生动,超然空灵,语言精美,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3. 各部分知识要点、内容难点
篇名 |
知识要点 |
内容难点 |
《荷塘月色》 |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比喻(含通感)、拟人 |
理解作者的感情 |
《长江三峡》 |
1.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 2.善抓特点,多用修辞 |
引用的作用 |
《我的空中楼阁》 |
1.托物言志,寄情于物 2.多角度、多侧面描写 3.精美的语言 |
小屋的寓意 |
口语交际·朗读 |
朗读的停顿、语速、语调、重音 |
朗读的重音 |
|
语段的类型、结构形式、写法 |
描写型、议论型语段 |
综合实践·走进家乡 |
1.获取信息的手段 2.研究、整理、归纳信息 3.信息的表达 |
信息的筛选、整合 小组的有效合作 |
4.内容的处理
现代职场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心理素质、语言表达、应变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结合教材本身情况,做如下考虑:
(1)在“阅读与欣赏”教学中,在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突出读写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感受意境、品味语言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提高审美能力;且不囿于教材,大胆拓宽信息渠道,引入活水清泉,给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时代气息,给学生以更大的情感和心灵空间,突出人文涵育。比如对“空中楼阁”进行思辨。
(2)因学生来自全省各地,把“综合实践活动”改为“走进校”,加深学生对学校的认识和感情,也便于活动开展;且校园本身就像花园一样美,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进行校园解说的写作和实践练习。
(3)新教材创新处之一,就是在传统的“阅读与欣赏”模块之外,强调了“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突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同时也带来的新难题——有限的课时很难保证所有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有利的是,本单元的作品本身都是朗读名篇和写景典范之作,因此,可尝试把不同板块的教学有机整合,即在“阅读与欣赏”过程中穿插进行“口语交际·朗读”和“写作·语段”的教学,系统地安排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的朗读训练,以及语段的知识及其写作实践;在练习内容、作业布置的选择和安排上,也尽量考虑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联,力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有所促进。具体安排如下:
教学内容 |
口语训练 |
语段写作 |
课时数 |
|
阅 读 与 欣 赏 |
荷塘月色 |
停顿、语速 |
校园一景(描写型) |
3 |
我的空中楼阁 |
语调、重音 |
园中小亭(叙述型) |
3 |
|
长江三峡 |
朗读设计 |
校简介(说明型) |
2 |
|
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校 |
校园解说 |
谁是最佳(议论型) |
2 |
其中《我的空中楼阁》安排在本单元第二篇。如图所示,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了朗读的语调重音、叙述型语段等实践训练。
5.教学重点、难点
《我的空中楼阁》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多角度、多侧面描写了小屋及周围环境,细致生动,超然空灵,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向往。文章语言极其生动精美,技法也十分高超,而情感表达也较含蓄,小屋代表的是作者所向往的自然宁静独立自由快乐的生活,是幻想中超脱世俗喧嚣超然物外的理想国。文章借小屋隐含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教学重点:领会优美意境,理解生活理想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空中楼阁”含义
三、教学策略
1.教学理念
(1)对话理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是现代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在对话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即强调自身的阅读实践和由此获得的感受、体验、理解,强调主动的意义建构,强调教师的过程引导和对话交流,在不断汇聚、融合中完善和发展认识,并促进职业生涯所需要人文素养、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及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让学生在其中可以通过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以引导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
(4)系统论
2.教学构想
(1)贴近文本,重个性化阅读体验和对话交流,
(2)贴近学生,重引导、激励
(3)贴近职业,重技能、成长
(4)阅读教学与口语、写作教学优化整合
3.学习方式
我采用的是对话理论指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形式是生本对话,多元解读;师生对话,共同提升;多元评价,以评促学。教师重在“主导”——学案先导,问题引导,训练指导;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创设情境、设置阶梯、引领提升。学生的“主体”体现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在不断汇聚、融合中完善和发展认识,并促进职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文素养、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会穿插一些小组竞赛的活动。
4.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法、练习法等
学法:个性化阅读、探究法、对话法等
5.教学组织
课前组织学生按照学案(见附录一),预习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搜索相关资料和图片,并且完成幻灯片的制作。课上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实践探索及对话交流,同时组织学生及时开展自评、互评。课外指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6. 教学流程
曾经有位作家把“文学之旅”比喻成一段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解读文本也是一场探究和让人期翼的旅行。所以我考虑把本单元文本学习设计成教师引领下一段旅行,饶有趣味,且导“文”和导“景”原本“异曲同工”,对旅游管理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应景。
旅程一:步入景区
旅程二:景点观赏
旅程三:情感探幽
旅程四:景区留念
旅程五:整理行囊
旅程六:旅程总结
7.评价方式
采用《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评价表》(见附录二),对学生的学习从“自评”、“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三个维度,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具体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形成全程全面评价考核方式,以评促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让每个同学都能体验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8.课时安排
3课时
9.板书设计
四、教学程序
1.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
教学活动 |
时间分配 |
[旅程一]步入小屋 |
引入美境 |
25分钟 |
小屋印象 |
||
[旅程二]观赏小屋 |
赏美景品美句 |
45分钟 |
说美画探美法 |
||
[旅程三]情感探幽 |
情感把脉 |
22分钟 |
朗读传情 |
||
[旅程四]小屋留念 |
小屋留言 |
25分钟 |
小屋速写 |
||
[旅程五]整理行囊 |
景中人生 |
8分钟 |
[旅程六]旅行总结 |
总结作业 |
10分钟 |
2. 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时间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旅程一]步入小屋 |
25分钟 |
创设氛围 |
1.简单点评导入 2.配乐朗读 营造美的氛围 |
1.三分钟演讲:重温《陋室铭》 2.简要点评 3.听范读,入美境 |
进行素质拓展训练 温故知新,进行人文积累;为文本研读创设美的氛围 |
小屋印象 |
1.提出问题:
这是一个
2.小结 |
个性化阅读交流 自然之屋(安静独立简单) 艺术之屋(优美) 自由之屋(自在快乐幸福) |
强调个性化感受、体验、理解,促进学生进入作品情境,发展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 |
||
[旅程二]观赏小屋
|
45分钟
|
赏美景 品美语
|
1.参与对话,适时提示、点拨,分享,比如: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比如衬托、比喻、拟人等修辞。 2.组织小组“竞说”,调动积极性 |
朗读课文,进行个性化阅读交流:说说你感到最美的景致,美在哪里?结合相关文句赏析。感受本文语言美(修辞美、诗意美、音乐美)、意境美。 |
个性化阅读交流,让学生入境,感受美,表达美。 对话的过程,也是不断融合丰富个人认知并贴近文本的过程。师生对话,共同提升。 |
说美画 探美法 |
1.出示图片 问题:如果小屋是你游程中的一个景点,怎样描述给游客呢? 2.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引导回归文本启发探究: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环境或时间环境中的小屋?立足点有什么变化? 3.小结 |
1. 学生看图说话,描述“小屋”图 2.互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合作探究,对话交流:
明确: 山脊上小屋(山下) 树丛中小屋(山上) 花丛中小屋(小屋) 破晓时小屋 入暮时小屋 夜幕下小屋 发现:把小屋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写;多角度多侧面写景;生动的修辞;清新精美的语言 |
1.进行思维口语训练,帮助发现不足。激发学生回归文本的探究愿望 2. 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自我发现 学生探究的过程是进一步深入文本的过程,也是发现的过程。得“法”是用“法”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得给他们一些“招式”,而且这招式得他们自己去领悟。 |
||
[旅程三]情感探幽 |
22分钟 |
情感把脉 |
1.引导探究文题内涵 问题引导:刘禹锡爱他的陋室,题名“陋室铭”,李乐薇喜爱她的小屋,题名“我的小屋”也很好啊,同学们怎么看? 提示联系现实: “都市生活一瞥” 2.引导把握“托物言志”手法及小屋寓意 提问:本文借小屋表现什么?散文中这种“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志向”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什么手法? 联系《陋室铭》 都是写作者居室,都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陋》批判官场的生活,本文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含而不露 联系《桃花源记》,本文是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
小组合作探究 1.思考文题内涵, 对话交流:“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2.明确托物言志手法。思考交流后明确:小屋代表的是作者所向往的自然宁静独立自由快乐的生活,是幻想中超脱世俗喧嚣超然物外的理想国。隐含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把握主旨 学习“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
|
朗读传情 |
1.点评朗读 2.技巧指导 朗读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恰当传达出作品的内涵和感情,需要借助于一些技巧。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有时需根据表达目的或重点进行重音处理 3.点评、示范 |
1.朗读练习 2.了解朗读技巧
3.朗读训练,以读传情 |
朗读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理解作品、体悟情感的有效手段,是主要的语文应用能力,也是重要的专业核心技能之一。 |
||
[旅程四]小屋留念 |
25分钟 |
小屋留言 |
明确要求: 用凝练蕴藉、富含诗意的文字,写下对本文的个性评价 (提供示例) 简要点评 |
对《我的空中楼阁》进行个性评价, 对话交流 简要点评 |
1.进行诗意的表达,这是思想的提练,语言的锤练,极好的表达训练 2.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的意识 |
小屋速写 |
写作提示 展示图片 简要点评 |
写作练习 课堂交流 生生互评 |
立足语文应用能力和专业核心技能发展的培养 |
||
[旅程五]整理行囊 |
10分钟 |
景中人生 |
1.拓展:说说关于文人墨客想归隐山野,向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生活的诗句。 2.拓展小屋的哲学意义:作为精神的存在,给人寄托、力量、方向、希望、坚持,使人在现实的灰暗困顿面前,坚守住自我、支撑住自我。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屋”,永远不泯灭那份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3.结语: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间小屋,它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林间,也可能在海边……那是回家的感觉,是回到自然的梦想。希望你也有一间自己的“小屋”。 |
1.学生回忆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联系生活思考,对话交流: 自己对“小屋”的理解
|
拓展视野 培养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抗挫能力。这样拓展,有两点考虑:学生现状——初次离家,独立生活,难免有些烦恼不顺,需要学会化解。旅游职业需求——将来要和各色人打交道,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学会自我调适,培养心理抗挫力尤为重要。
|
[旅程六]旅行总结
|
10分钟 |
多元评价 分层作业 |
1.组织多元评价 2.分层作业简要指导 语基作业: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记诵优美段落 提高作业:
园中小亭 拓展作业: 梭罗《瓦尔登湖》 校园印象 |
1.用《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见附录)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课堂学习效果。 2.课后进行巩固练习,分层作业 |
1.重过程也重结果,多维度,重激励,以评促学。 2. 分层作业:分别着眼于人文积累、技能训练以及满足学有所能学生的个性需要。通过作业把课堂有效地延伸到课外,也为综合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
五、资源开发
主要资源:教材
辅助资源:课标、教学课件、丰富的素材资源、多元评价量化表
信息网络资源:图书馆、专题网站、互动平台等
其他资源:校本资源,专业资源等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本课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并利用网络资源获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辅助性材料,突出审美和应用能力培养;吸取了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对学生进行成长引领;利用QQ平台、博客实行资源共享,分享个性化阅读的成果;“专题网站”为课外学习提供了便利和广阔的空间;吸取团队集体备课的智慧,融入了校本资源、专业资源,等等。
总之,资源的有机整合为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组织形式新颖。融入导游元素,将文本探究设置成一段旅行,贴切形象,饶有趣味。
内容优化整合。将阅读、朗读、写作、综合实践等巧妙联系融合,紧凑高效。
工具人文统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求具有“必需的人文知识、较强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等,课堂上能注重朗读技能的训练、写作的学习;进行审美教育,并关注学生的精神引领和心理成长。
主体地位凸显。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评价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意识和创造意识。
2.不足之处
对美的感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底子薄的学生写作“不得法”
3.改进措施
继续坚持个性化阅读教学,加强对话,丰富认知和情感体验
注意课后跟进指导
总之,平时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备课时,可多与专业课教师交流讨论。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跟进学习的指导。同时,要多学习多钻研,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