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题教学走近孔子(教案)(2010.10)

(2019-01-19 09:43:57)
分类: 教学设计

主题教学走近孔子(教案)

 

【主题的价值、意义】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发展和延续起着重要作用,对封建的史学、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至今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除。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作为世界公认的十大思想家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它所创立的儒学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教育、伦理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在古今中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有人提出: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正因为如此,在每年的9月孔子诞辰日,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很多国家都要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而且,近年来,这种纪念活动由过去的民间活动转变为政府主导的活动,去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以晚会的形式式向全球宣传孔子及孔子文化。由周润发主演的《孔子》引发热议,讲解《论语》的学者于丹走红,海峡两岸乃至韩国等世界各地举行祭孔仪式,世界最长的《孔子世家谱》续修,近年来孔子学院越来越多,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升温,以至于有国外专家慨叹:孔子的大同理想一定能够照亮21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孔子热现象说明孔子其人其思想学说价值在中国、在世界都得到进一步的承认和尊重,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对于21世纪人类社会生活和文明进步将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在民间和学校教育中悄然兴起经典诵读现象,《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经典之作,很多名句被传颂,思想主张被人们接受,有的学校把《论语》作为校本课程学习。美国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必读100部名著(篇)中,《论语》赫然在列。

    初中和中高职教材中,入选《论语六则》《论语八则》《孟子四则》《寡人之于国也》《庄暴见孟子》《劝学》等篇目,这些篇目为我们了解孔子和儒学提供了入口,但显得零散、不成体系。而我们的学生在文化素养上也是比较薄弱的。所以,结合教材内容,以“走近孔子”主题教学为契机,以“孔子热”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串联起新旧知识并向课外辐射,进而由孔子到他的后继者们。不求深入的学术思想研究,而是广泛、全面的了解,足矣。

【可行性分析】:

一是学生的兴趣、爱好。

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和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学生具有好奇心,对于前面分析的 孔子热现象,如教师恰当引导,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情趣,(中国历史有很多名人,为啥只隆重纪念孔子,而且国外也受到重视,他有哪些影响?----)应该有很多疑问。当然,学生的兴趣毕竟只是一种热情,具有变化快,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不能作为选题的唯一依据。

二是学生实际情况。

现有的学习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因此,选题要尽可能地估计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本主题活动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孔子为研究对象。对职校生来说,《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吾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名言已经耳熟能详,对这些名言的出处、对《论语》和孔子可能略知一二。并且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研究的问题具有自己的观点和辨别能力,只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就能将学生生活中积累的零散的信息进行归类、梳理、引向深入,孔子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是客观条件(课程资源的支持)

研究孔子的主题课程资源也是很丰富的。图书、网络、学生身边的人力资源等。

四是主题切口小。

由于学生受知识经验、学习能力习惯的限制,选题要选择小而精可行性比较强,相对好操作。原本考虑以“走近儒学”为主题的,因为教材中还涉及孟子、荀子等的作品,很想通过“走近儒学”的主题研究对儒家的代表们以及彼此的传承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但终究觉得主题过大难以驾驭。孔子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历史名人之一,研究他,应该说是很具体的。尽管主题切口小,具体到研究某一人,若挖掘得深,就可以将研究不止步于了解他的生平、他的思想、贡献等资料上,完全可以拓展延伸至他的的后继者们。只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组织,使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就能够顺利完成本主题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将《走进孔子》作为高职第三册学生的一个学习主题。开展本主题学习活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搜索、调查、采访等活动了解孔子,了解孔子的重要思想深邃内涵及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弘扬孔子文化,提醒和促进学生关注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供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资源,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孔子的优秀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重要思想深邃内涵及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弘扬孔子文化,提醒和促进学生关注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供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资源,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孔子的优秀意志品质;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2.学会自主制定学习方案,发展规划与组织能力。

3.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4.通过调查采访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观点、方法、思路,形成对对问题深入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5.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让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和成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聚焦问题,把握活动方向,协调组织分工,提供学习帮助。

      难点:激发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和成功

【教学过程设计】

    本主题活动10课时完成。(主题确定阶段2课时,研究问题阶段6课时,成果汇报展示及总结评价阶段2课时)

一、 主题确定阶段

该阶段教师指导重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引导聚焦问题,论证子课题的价值,指导拟定方案;审视学生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帮助把握活动方向;协调组织分工。

该阶段学生主要任务: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学习子课题,形成小组,拟定学习计划,论证学习计划的价值及可行性,提交学习方案。

二、 研究问题阶段

该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下面的活动:

1)通过身边的书籍、计算机网络、向家长或教师咨询等方式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2)对收集到的资料要有一定分辨、整理能力,要有自己的观点,正确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孔子思想涵盖很多方面,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教育、治国等,对孔子思想的研究要指导学生选取与其生活关联密切的,易于理解的像指导做人的诚信的教育的等作为研究的重点,孔子毕竟生活封建社会,对其思想研究要辩证的分析,哪些对当今有现实意义,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3)阅读、背诵《论语》中自己欣赏的名句。

4)调查、采访:调查、采访前小组成员要商讨,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教材中学生作问卷调查,对设计的问题,指导学生在小范围内视着回答,检验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时补充修改。

调查采访本着立足校园、安全的原则,活动尽可能在校内进行,了解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程度问题,要选择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涉及采访成年人,可安排在晚上放学家长接孩子时在校门口随机进行。

调查、采访后要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不定期进行小组间的中期交流,以使各小组相互学习,将活动推向深入。

6)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情况

如: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及时记载活动情况,记录个人体验,为总结评价提供依据。可采文字描述,或表格式记录活动过程: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指导教师 参加人员 记录人 活动内容及过程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收获与感受

要建立个体档案袋,让学生收集和记录自己的活动资料。为最后的多元评价提供依据。

三、 成果展示及总结评价阶段

该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如实例讲述、角色模拟、电子演示文稿、手写小报、日记、辩论赛等展示对孔子的认识,交流活动过程的发现、体会和收获;各小组的学生经过对孔子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充分认识了孔子的思想等对时代的影响和深远意义;从《论语》中体会到孔子的人格魅力。因此,学生会有很多的感受,请学生写一篇日记,小论文。

2)展示的过程,是资源共享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

3)结合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全过程的情况,做好多元的活动评价。

【教师活动】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

导入:“孔子热”持续升温,为什么?距今2500多年的一位古稀老人,为什么会被后人堪称为一代圣人? 

二、 引导聚焦问题,论证子课题的价值

师:想深入了解孔子,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整理归类子课题:

A.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程度   

B.孔子的生平与代表作   

C.孔子的思想

D.孔子的故事  

E.孔子的弟子  

F.孔子的名言、《论语》中的成语

G.孔子的后继者

H.孔子的影响 孔子对历史的影响  孔子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孔子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I.对孔子思想的置疑。

J.对孔子的综合评述。

三、 指导拟定方案,审视学生方案的可行性,帮助把握活动方向;协调组织分工

在制定活动计划时,引导学生明确承担任务和责任,可以将任务与兴趣结合,根据个人特长分工,保证每个人都有具体的任务,任务要适合学生,不能太难,否则挫伤积极性,明确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总结好体验进行定期交流沟通,检查完成的情况;将任务与鼓励结合,对学生取得的收获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以保证全员、全程、全身心投入,让素质、能力各不相同的孩子得到不同提高。

四、 关注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给予及时的指导,促进整个学习活动的有序、有节奏的开展。要求学生做好学习活动记录。

五、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互取短长,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六、 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小组子课题学习成果;请学生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

收获和感受,写一篇小论文。

七、在成果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互相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

八、结合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全过程的情况,做好多元的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2010.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