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阳方言:辘轳井绳

(2018-02-19 09:10:04)
分类: 文史

辘辘与辘轳:这两个名词都对,是洛阳话也是全国人都懂的词语。全是车字旁,是一开始与车有关,最早是说车走动发出的声音,后就是汲水的工具啦。我们饿了、肚子叫唤了也叫做:饥肠辘辘。

 洛阳方言:辘轳井绳


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井别作桔橰、辘轳。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葵》

 

辘轳也可指机械上的绞盘。渡沟壍,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辘轳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洛阳搞建设,汽车、吊车奇缺,运输工人就是用大板车(马车)运送机床,上下移动就是使用的辘轳原理加磙子,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末…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解放军也是采用辘轳绞盘打捞出了淹没水底的苏联坦克。

 洛阳方言:辘轳井绳


辘轳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汉族劳动人民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

 

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

洛阳方言:辘轳井绳

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如今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区,也还在使用辘轳从深井中提水,以供人们饮用。在其它工业方面,有使用牛力带动辘轳,再装上其它工具用来凿井或汲卤的。

 

洛阳老城区在六十年代依然还沿用辘轳汲水,大概在1965年后,小街小巷开始铺设自来水管线,才结束了辘轳、井绳提水这个历史,后期在乡村、特别是邙山流域的“天井窑院”里依然常见,最近几年家家都有了自来水,辘轳都成了稀罕“文物”啦。

洛阳方言:辘轳井绳

(文稿由网友“洛阳车人”撰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