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墓葬规制中的坟、墓、冢、陵、林

分类: 文史 |
洛阳有“关林”,那里是干啥哩?一般农民会说:赶会,烧香…小商人、摊贩曰:批发货物….聪明人研究感叹:那里能赚钱,很多人“弄住事”啦,发财啦…附近的农民就算啥都不干,出租房舍都能衣食无忧…咱们今天既然说关林,那就先说说这个“林”吧…
林:双木为林,长在土地上的树木或竹子:树林、深林、森林、竹林、林海、林泽…反正就是树木或竹子丛集的地方呗。聚集在一起的同类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等。
我们今天要说的洛阳关林的“林”,恰恰与树木没啥太大关系,也与林姓没牵连,是墓葬的规制,古代墓葬的顶端称:林…
古代的规制是这样排序的的:坟、墓、冢、陵、林。
坟:好解释,就是土堆呗,一般老百姓家的坟,留个圆形土堆,便于后代人祭奠。
墓:是暗的,不留土堆称墓,战国时期基本都不留土堆,墓室正方形居多。古有:“墓而不坟”的说法。后来延伸了,地下的都叫:墓。老百姓也分不清,反正看见土堆,就是坟墓,说坟也行、言墓也可,稀里糊涂呗。
冢:就厉害了,高坟的意思,凡是有官职的王侯将相死后埋葬留出来的大土堆都称:冢,也有“假冢”衣冠冢啊,洛阳邙山是“冢”最多的一个山,据说是1000多座,后统计还有700多座吧,这与洛阳的历史地位和朝代有关系。
陵:帝王的墓葬叫陵,最著名的在北京有“十三陵”,洛阳邙山有24个帝陵,由于分散和保护的不是太好,逐渐被人遗忘…仅有刘秀陵保护尚好,开发成了旅游境地。
林:乃墓葬的最高规制,仅有两位圣人的墓称为“林”,一个是山东曲阜的文圣人孔子:孔林,另一个就是武圣人关羽:关林。
所以啊,到了洛阳旅游,看了世界文化遗产:龙门,最好是拜谒一下:关林,那可是历代帝王、全国人民敬仰的关羽首级埋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