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方言:自家养的虫样儿,还不知儿叫啥曲儿?
| 分类: 文史 |
这是字数够多的一句洛阳话,说话简约的洛阳人竟然不嫌啰嗦?认真分析:褒义、贬义都有,内涵还挺有意思。“虫样儿”代表小鸟,也可以写成“虫燕儿”,是小虫儿(麻雀)还是燕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家养的孩子,应该知道他或她是什么样的人,好赖爹妈都知道。是千里马、造福人类,还是窝囊废、祸害苍生?
古人云: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
我们还在幼儿时期,父母老师就让我背诵《三字经》,目的是让我们记住里面的含义,学会怎么做人,要有素养、懂礼仪,尊重师长、孝敬老人…可为啥还会出现与婆母纠缠不清的媳妇呢?为啥会出现敢于辱骂老年人的“网络喷子”呢?为啥会出现老年人与年轻人争夺篮球场呢?回家重新背诵一下《三字经》,看看我们在教育子女或做人方面存在着那些差距和问题?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这些传统的道理,我们真的读懂了吗?我们交朋友,吃一次饭就能看出他是不是家教很好的人,翻来覆去、挑挑拣拣的不顾场合的暴露了自私狭隘的心灵扭曲;言语中,不知尊重,敢于随意反驳师长,这样的人还能成为朋友吗?
二十多年前,一位男同事提醒一个女人:要懂得树立父亲的威严…很可惜啊,这句非常传统很有道理的善言,未被这个女人当回事儿,结果是什么,大家都明白的….一个在母亲的支持鼓励下,敢于和父亲争吵辩驳的儿子,进入社会好不到那里去的。“严父慈母”的家庭教育格局如果被打乱、批驳,那这样的家庭能出栋梁之才吗?一个不尊重父亲的孩子,怎么能知道敬重老师、领导、同事?脾气暴躁、倔强的孩子为啥会患“抑郁症”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自家养的虫样儿,还不知儿叫啥曲儿?”洛阳人用这句话在提醒我们,提醒自己,自己家养的儿子、姑娘,自己能不清楚会是啥样儿吗?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不下功夫教育孩子,他或她能孝顺您吗?
最后再啰嗦一句:不善的母亲,不懂“严父慈母”真正意义的妈妈,到最后第一个倒霉的恰恰你自己…. “自家养的虫样儿,还不知儿叫啥曲儿吗?”…
(文稿由洛阳网友“洛阳车人”撰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