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阳“钉锅钉鬲巴儿”的发展历程

(2017-09-17 01:08:37)
分类: 文史

钉锅:就是修理铁锅,谁还记得修锅的历程?谁还记得挑着担子的吆喝?既然咱们今天说历程,那就先说说“锅”吧。

 洛阳“钉锅钉鬲巴儿”的发展历程


锅的前身是:鬲,是汉族的吹器,有陶鬲和青铜鬲之分。陶质鬲起源于石器时代,我们到博物馆都能看到,就是那个三条腿上有一个圆形的器皿。

洛阳“钉锅钉鬲巴儿”的发展历程

 

古代的陶鬲怎么修理,我们还真的不知道,但在近代见过修理陶盆,就是那个钻小眼儿,打铁卡连接缝合的那个工艺。

 洛阳“钉锅钉鬲巴儿”的发展历程


铁锅被认为出现最早在春秋战国,但不流行,直到宋朝开始大力发展,并给两宋的饮食文化带来了大的进展。有了铁锅,才有了真正意义的炒菜,美食文化才有了质的变化。我们今天说的是饮食的边缘:修锅。修锅钉鬲巴儿:铁锅炒菜、熬汤总是要坏的,这就出现了补锅行当,我们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依然能看到挑着俩黑箱子的补锅匠人,前面箱子装的是工具,后面是风箱。经过高温对铁的融化,粘贴到铁锅的漏洞上…七十年代初,有一部湖南花鼓戏电影叫《补锅》说的就是这个行当。

 洛阳“钉锅钉鬲巴儿”的发展历程


随着铁皮的流行,补锅工艺开始简化,这就是我们洛阳人说的:钉锅钉鬲巴儿来了,虽然还是修祸,但工艺发生了变化,用铁皮剪切成圆片,中间夹密封物,里外一钉不漏啦。这个铁锅的补丁就叫:鬲巴儿。

 洛阳“钉锅钉鬲巴儿”的发展历程


时间到了六十年代后期,钢精锅开始进入中原人家,很多豫东人来到洛阳干起了:钉锅钉鬲巴儿的行当,他们在老手艺人的基础上添加了更换:钢精锅底儿的新工艺,这就无形压制了洛阳当地修锅匠人的生意。说白了,就是白铁活呗,可当时洛阳的白铁匠有的是活干,对修锅不屑一顾,他们不会放下:白铁桶,白铁烟囱等好活儿不做去修理不怎么赚钱的修锅。

 洛阳“钉锅钉鬲巴儿”的发展历程


豫东人带走豫东调味道的吆喝,气坏了洛阳修锅人,可活跃了老城的巷子文化,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篇章,悦耳动听的吆喝至今不忘:修理…钢精锅,换…钢精锅底,钉锅把儿…钉盆帮儿…

洛阳“钉锅钉鬲巴儿”的发展历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