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洛生
白洛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874
  • 关注人气:10,6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阳方言:“拾票”

(2017-08-27 19:24:26)
分类: 文史

拾票:就是拾电影票,这俩字,洛阳老城人都懂,但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明白:电影票怎么能“拾”得来?不要钱吗?

 洛阳方言:“拾票”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洛阳老城区有三个电影、剧院,分别叫:人民电影院、人民会堂、洛阳剧院。在石狮子那里的人民电影院是专门放电影的,其他两座剧院是电影和戏曲联合使用。三个影剧院距离很近,但当属人民电影院最热闹,那个年代,人们的业余生活很单调,除了看电影似乎没啥业余活动,包括很多年轻人恋爱都是从电影院开始的。

 洛阳方言:“拾票”


有一点需要讲:那个时代,企业有“包电影”这项福利,每个月最少有一场电影吧,当时的票价是一毛五到两毛钱,还多年未涨价。有的老师傅不愿看电影、看过了或家里有事走不开,就可以委托人退票,而这个退票和影剧院没有关系,就是拿着电影票站在门前喊一声:“谁要票”就行了。一声呼唤,招来的是几十个人的争抢,当然,小伙子居多,旁边姑娘还等着哪。这个退票、掏钱买人家多余的电影票的场面就叫:拾票。

 洛阳方言:“拾票”


票少人多,争吵是难免的,也有小伙子“狡猾”聪明,直接拉起退票人就跑,先进电影院再说,在大堂内、二门外交易,然后再拿着两张票出来找对象或媳妇儿。55岁以上的哥们,好好回忆一下,干过“拾票”这事儿吗?

 洛阳方言:“拾票”


拾票这事儿一直持续到八十年底初,由于电视不普及,也短缺其他文艺活动,看电影就成了男女恋爱的“关键项目”,看上人家姑娘了,不好意思明说,搞一张电影票送给她,姑娘立刻领会,两情相悦收起了电影票这就算是基本答应了,“拒收”那就面谈,再纠缠就没啥意思啦。

 洛阳方言:“拾票”


拾票乃时代产生的社会现象,“拾”是等退票,是等人家退票的意思,那个年代的人都明白,不是“捡、拾”不花钱,是掏钱卖期待,是“爱”姑娘的另一种行为。

 洛阳方言:“拾票”


拾票现象持续到八十年代初结束,伴随着电视机的不断进入家庭,电影院的生意每况愈下,别说“拾票”啦,窗口卖票都困难啊。电影院开始萧条,最严重的事情发生了:老城区拆了一座电影院,两个剧院也改为---量贩啦。每当回老城,我都会站在石狮子前找电影院的位子,感悟当年恋爱的美好时光、也感叹当今“贵族式”的影院,竟然会出现卖票都难的尴尬。

洛阳方言:“拾票”


(文稿由洛阳网友“洛阳车人”撰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