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成就了认真、幽默、务实的洛阳人

分类: 文史 |
袼褙: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多用来制布鞋。“褙”读轻声,在洛阳这个“褙”发白儿音,叫:袼白儿,糊袼白儿。一般老城妇女会用熬出来的玉米面糊糊把旧布一层层粘贴于木板、门板上晾干,就成了做布鞋底子的原料—袼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南关校场街的工农大队有两个社办工厂,一个是—露粉条,一个就是:糊袼褙,说是工厂实际就是几个妇女在街道上晒着太阳“晒暖儿”干活啦,晾干后销售给布鞋厂。
糊袼褙一般都选在冬季阳光明媚日制作,原料基本不用担心,家家还是有旧衣服的,不讲究的杂色通吃,讲究的会用旧的被里儿白布,那年月,生出一拨人沿街串巷收旧布衣,其中豫东人居多,吆喝起来特好听,这也是我们年少时经常模仿玩耍的趣事。
洛阳人管这个时段的旧布衣叫:铺衬儿,说这群人是:收铺衬哩。吆喝声儿是:收…铺衬…寡淡无味。而豫东人的特殊腔调就有意思啦:谁家有破烂布拿来卖是5毛钱一斤….破球衣、破秋裤拿来卖也是5毛钱一斤…。老城区的男孩儿,天生的“捣鸡毛”(调皮捣蛋的意思),会模仿还会加词,人家豫东人刚落音我们就跟着来了:谁家有刚买哩“太平洋”单子拿来卖是五毛钱一斤…新买哩绸子、缎子被面儿拿来卖也是五毛钱一斤…。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加上模仿的豫东音调,特别好听。太平洋牌单子乃上海名牌,是当年结婚送礼物件,一般家庭是不会随便买的。刚买回来的绸子、缎子被面娶媳妇用哩啊,那个时候还买不起,怎么可能当“铺衬”卖了?反差极大惹人乐呗。一开始有较劲的豫东人拽着“捣鸡毛男孩”告状,爹妈、爷爷、奶奶无非是象征性的装装样子,训斥一下孩子,等人家走了,憋不住自己都笑啦。
在洛阳,旧衣裳卖的时候叫“铺衬儿”,加工后就叫:袼褙,袼白儿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两个行当都消失了,但随之家家旧衣服多起来了无法处置,小区内摆放的绿色扶贫柜子解决了大家的难…
记录洛阳话儿,标注洛阳音,糊涂者会乱写,认真者就是做学问,因为这就是历史,民间最容易被忽略、丢弃的历史,苦与乐都要经历,苦与乐谁来记录?洛阳话儿,就需要认真的文化人来书写、来记录。
您、我、他都该是认真、幽默、务实的洛阳人。
(文稿由洛阳网友“洛阳车人”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