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方言曾是地道的国语

分类: 文史 |
枯绌:河南方言,形容词。因水分流失后而使其产生外形上的不足。大多用于蔬菜、植物和衣物经晾晒、风干后,缩水。枯:拼音:kū,为形声词。字从木,从古,古亦声。"古"意为"老"。"木"与"古"联合起来表示"古老树木"。
本义:百年老树。辨析:枯与槁。"枯"指百年老树。"槁"指树冠光秃)。在古代,枯还表示数字"八十"。指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萎。~槁。~荣。~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没趣味,无生趣:~燥。~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绌:拼音:chù,释义;不足,不够:支~(款项不够分配)。左支右~。相形见~(相比之下显得不足);古同“黜”,罢免,革除。
“枯绌”乃洛阳人用得比较多的土语词汇,“枯”好理解,老了、缩水了没有水分了,包括织物缩水…洛阳还有一代替词:不展刮。绌,不好写,有很多争议,查阅后方知“绌”是有说道的,加上绞丝旁与丝绸女“工”的关联,我们就明白了….枯绌,这样写就对啦。
很多朋友在书写枯绌一词时,常用“苦楚”代替,实际是错误的,苦楚是痛苦,苦难。多指生活上的感受。出处《北齐书·崔昂传》:“尚严猛,好行鞭挞,虽苦楚万端,对之自若。” …..
也有人写:酷搐,搐还好理解,“酷”字就太牵强了,
“酷”释义:1.残忍、暴虐到极点:酷刑。酷吏。残酷。严酷。冷酷。酷滥。酷虐。2.极,甚,程度深:酷暑。酷热。酷寒。酷爱。酷似。
洛阳地方话儿,好说不好写,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