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等收入”的“误区”
(2017-04-16 00:37:36)分类: 杂谈 |
前几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登了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的一篇文章,呼吁中国一定要警惕中等收入陷阱。他说:中产阶级还没有进入高等收入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比较浮躁,比较典型的时候就像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那样搞游行就非常激进,那么这样的话,长期陷在陷阱里使得这些国家早就比中国发展起来,但是这些年一直停在中产阶级中等收入这个国家里就没有爬上去,而相反像日本像四小龙的那些国家和地区,都跨越了中产收入陷阱然后走出来,走到高等收入,那么以韩国为例,韩国现在他虽然有游行示威,但都走向理性,所以一定要爬出这个中等收入陷阱,那么中等收入好多人说是中等收入有没有世界统一标准,你要如果非说把世界看为一个国家的话,全球那么就要用世界银行的标准,那个标准非常低的,人均每天得支配收入10个美金到20个美金就属于中等,因为你把最富和最穷加一块没有可比性,那么只能是单独一个国家,单独一个地区,有中等收入。
你比方说以中国为例,那么中国中等收入的标准2015年我看资料是人均收入在9万到36万人民币一年,那么这个水平的,就属于中等收入,在这个范围内的,如果美国就不是了,美国是讲的净资产,如果你的净资产在5万美金到50万美金,那么你属于美国这个范围内的中等收入,而中国是属于中国这个范围内的中等收入,是不可比的。不能跟美国比,因为你的穷富是看你旁边的人嘛,你看美国的人跟你有啥关系没有可比性。
但是你是比中产阶级,你不要去看你的账户,不要看你银行的户口,不要看那个,我教你个方法,首先看你是追求精神享受还是追求物质享受,如果你吃一顿好的就很兴奋的话,那你还不属于中产阶级,还属于低端消费的。
你比方说我们现在吃请,有人请你吃饭,你现在是在乎吃这顿东西好不好,还是在乎我去跟谁去吃饭呢?如果你吃饭是在乎跟谁吃,那你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了,是中产阶级或者更高,如果你只在乎吃什么,那你还不到中产阶级还属于低产阶级,还有你的思维方法是理性多还是感性多,动不动就发火动不动就发怒,这种方法也不属于中产阶级,也属于低端收入的,但是初步的中产阶级也是容易爱发火,就像泰国的那些中产阶级,或者是马来西亚的,或者是你看都是有些激进的游行,那么还不成熟,进入高端收入就越来越理性。
那么还有是大家吃饭的谈话的话题,你看你是不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人见面一定是谈股票、房价、电影……这都是中产阶级,所以有几个科学家都说了,不是科学家学者,李培林说: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有5亿了。而李石(音)说很快就达到6亿,古人说过有恒产者有恒心,意思就说你有了固定资产的人,你的心就能稳定下来,规划也就能够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