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家书抵万金”
(2017-04-03 01:09:28)分类: 杂谈 |
记得去年中秋节前后网上有很多朋友都在讨论最牛的快递员,说的是崇祯三年举国大旱,朝廷做了件什么事儿呢,为了节省开支,整顿驿站,把全国三分之一的驿站撤了,很多邮递员就此下岗。那年呢,有个邮递员曾经遗失过信件,就首当其冲被裁了。失业在家,生活所迫,这哥们儿就走上了另一条路,他的名字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他叫李自成。
在那个年代,信件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公函,红头文件什么乱七八糟的,另一部分是私人信件,大多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家书。
家书,是指远离家乡时,和家人相互来往的信件,是维系感情的一种方式,杜甫曾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西方,人们称它是“最温柔的艺术”。大约从文字产生时起,家书这一文体就应运而生,随着时代发展,即使已经被电子邮件、短信、电话所取代。再往前一些,电报也曾是家书的重要传递方式,而最早的时候,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飞鸽传信”一说,为什么现在有些大型活动还有放飞鸽子的习惯?这可能是在缅怀最早的“短信群发”吧。
说起家书,最有名的莫过于诸葛亮的《诫子书》,就是诸葛亮54岁的时候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这么一封家书。诸葛亮大家都知道,形容他的成语有很多,比方说: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背诵全文!从《隆中对》到《出师表》,学生时代我们背得死去活来啊。但是,写《诫子书》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非常短。知道写长了儿子懒得看,这次我就写个短的给儿子看吧,那些长的难背的,就留给那帮孙子吧们!
《诫子书》里边最有名的一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的是不清心寡欲就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现在很多臭不要脸的“死宅”,用这句话做座右铭,你问他:为什么你失业在家啊?他就会说:我淡泊明志。你再问他:为什么你不跟别人交流啊?他保准说:我宁静致远。
其实,每个父亲给儿子的信内容都不太一样。诸葛亮说的是修身养性,张之洞说的是别乱花钱。还有一位周公(周公了不起啊,就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但他喜欢别人管他叫周公。因为他本名不是太好听,他姓姬,名旦,叫姬旦)。姬旦同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跟军事家,被尊为儒学的奠基人。他还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当年周公给儿子写过一封信,叫做《戒子伯禽书》,他儿子当然也姓姬,单名一个“禽”字,“禽流感”的“禽”。哎呦,这家子,你说,姓姬,爸爸叫姬旦,儿子叫姬禽,所以问题来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他的这个儿子姬禽很了不起,他是周朝诸侯国鲁国的第一任国君。这很显然,他是多么恨他爸爸,取名给自己的国家叫鲁国,因为“卤鸡蛋”。他就是第一位鲁国公。这个鲁国公最有名的事迹,就是封了个鲁殇王,给了他一个鬼玺,让他能够“阴兵借道”,然后就有了《盗墓笔记》……
说回到咱们的信上,在这个《戒子伯禽书》里边,周公写了这么一段:“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彼争者,均者之气也,女又美之。”意思是说:但凡能够被成为君子的人,你即便力大如牛,我也不跟牛去比力气大小;即使我跑得跟马一样快,我也不跟马去赛跑;即使我跟士大夫一样富有智慧,我也不跟士大夫比聪明。他表述的比较文雅。我们现代人有一句类似的话,说:永远不要妄想战胜一个白痴,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低到跟他同一个水准,然后凭他丰富的经验战胜你。就这个网络老梗,就是从姬旦写给姬禽的信上扒过来的。
很多帝王将相对孩子的宠爱,在家书之中你可以窥探一二。比方说唐太宗李世民给儿子李治的一封信,当时是唐太宗出征在外,经常给儿子写信,最有名的是《两度帖》。说的是唐太宗两次跑到收发室收信,都没有收到儿子的信,每天就“刷新”,每天就“重启”。他很着急啊!于是写信回去说:我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但都没有见到稚奴你的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原文是:“两度得大内书不得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奴,说的是李治,他小名叫稚奴。耶耶,在唐朝就是爸爸的意思。那时候普通人家,就是叫耶耶,阿耶。皇室一般用比较隆重的词,但是他这个亲呐,他还是自称“耶耶”。当时,李世民耶耶爱儿子,那是出了名的。去哪儿都带着儿子,后来干脆把江山、女人都送给儿子了。他曾经给李治写信,自称自己是哥哥,爱得都差辈了。就这封《两度帖》后面,哎呦,那个肉麻呀,更是……写什么“忆奴欲死”(想你想得要死)。儿子没回信他就死去活来,没人的时候跺着脚举着拳头说:你无情,你残酷,你你无理取闹……
如果说李世民是后世情书的典范,那你们得看看雍正的朱批,那简直是情书范本,撩妹达人。雍正在位13年,朱批汉文奏折35000多件,满文奏折7000多件。有统计说,他平均每天要批奏折10件。最少的写一个字:览。写得多的时候,那就是洋洋洒洒好几千字,此外还写了一些书和文章,总共算起来他写了相当于20部《红楼梦》的总字数,13年里,那他平均每天要写3000多字,还是手写的。一般这种情况,字都会练得特别好,他最有名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故宫都出了一些周边产品:朕知道了。
有人就说,雍正的爸爸康熙每天都要出去微服私访走基层,儿子乾隆也常常下江南,跟和珅纪晓岚两个……搞个基什么的。只有雍正从来不出北京城,每天在家写呀写的,顺便还有别的事儿,抽时间谈恋爱。晴川、若曦、甄嬛、容麽麽……那真是惊天动地,鬼哭狼嚎……恋爱谈得多了,情书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比方说,他给年羹尧写过:“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对我的爱我收到了,我也特别思念你啊!
雍正还有一句著名的情话:“喜也凭你,笑也任你,气也随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恼也从你,朕从来不会心口相异”……他就是一个暖宝宝啊!雍正还给河南巡抚田文镜写过一封信,里边有他的旷世名言:“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门都不出的一个人,多有范儿!
有一首诗叫《京师得家书》,里边写“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中国父母跟子女的爱总是难以言表,所以用书信交流感情往往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说不出口的咱们可以写,当然,写得不好咱们还可以唱,唱一个:亲爱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