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寒冰”历时5年深入太行山600次拍出让世人为之倾倒的照片!(续)

分类: 旅游 |
南湾村中心有一个四合院,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这就是“谷文昌故居“
草庙村,草庙村位于位于石板岩镇石板岩村南1公里处,是属石板岩村的一个自然村落,南与石板岩村北河地村相连,北与石板岩村相连,东至东垴村眉下崖头,西至朝阳村眉下崖头。
这里河流纵横交错,山峦层叠起伏,海拔在1000米左右,常住人口有130余人。
梨园坪村。梨园坪村坐落在太行大峡谷西侧的太行山巅,海拔高达1500多米,共有110户,300余口人,是个远离红尘的美丽小山村。
该村虽在高山之上,地势却比较平坦,而且土质非常好。因这里梨树很多,故名“梨园坪”。
大垴村,是林州海拨最高的古村,这里海拨高气湿低,要比山脚下足足要晚一个节气,山下已经绿树成荫,花已落尽,早已不见了春的影子,可就在这里各种果木才刚刚绽放,春意正浓。
尤其是梨花,娇艳欲滴,竞相开放,与古老的石板房遥相呼应,搭配有佳,焉然象一幅幅图画。
巍巍太行,人文篇:巍巍壮丽的太行山,不光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甘甜可口的清泉,千奇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和令人神往的传说,有诉说不完的典故,有好多英雄留下的传奇。还有一代代守候着大山的太行人,他们勤劳朴实,传承“愚公移山”的精神,创造太行奇迹。
他也拍民风民俗,与当地人借一段时光!红薯粉,每到冬季上冻的时候,在农村家家户户就开始制做粉条了,这个时候做的粉条是最好的。林州市五龙镇合脉掌村。
大锅饭:在林州每到红白事和庙会的时候,亲朋好友,邻居乡亲就会相聚到一起吃大锅饭。大锅直径在1米2至1米5之间,是根据来的客人多少用多大的锅。
味道特别,饭店永远吃不到的味道,所以受到极大多数人的喜欢。再有就是可以凝聚乡情,增加友谊。
儿时的回忆,这次进山采风偶遇了传统的织布工艺,使他激动万分,一下子感觉我回到了那个童年时代。
在大山深处看到了一处草房老宅,也会引起了儿时的回忆,久久的回味着,童年是穷苦的但是是最幸福的。
无数守望太行的人,延续着太行山精神。太行山,多么厚重的名字,好多传奇在这里流传,好多精神在这里延续,每座山峰每寸土地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你哺育了代代太行百姓,你成就了无数个英雄伟人。
太行人,多么朴实的名字,做为一个太行人应感到自豪,但随着移民搬迁和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只有老人和为数不多的孩子。
年迈的父母还在依靠太行而生存,他们离不开这里,因为他们知道这里就是他们的根,他们在用一生的心血守望着太行,他们深爱着这座倾注了心血的大山,他们辛苦着、快乐着,还是那么原始的耕耘着,他们虽然年迈但精神矍铄,是太行赐于了他们矫健的身体,赐于了他们巨大的能量。
永远与太行相依,与大山为伴。当太行儿女看到此文章时,你是不是也时常回家看看,这里有你的父母,有你的孩子,有你的父老乡亲。
他也用镜讲诉故事,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在国家级贫困县山西平顺县的大山里,散落着100多所只有几个学生的微小学, 这些学校位置偏远,教学条件简陋,但却承载着大山的希望和孩子们的未来,近年来,随着移民搬迁和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
西井山西辿小学,该小学位于太行山巅海拔1443米的石崖山上,该校服务于西井山村7个自然庄,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现有4名学生,一名教师,教师原子朝59岁他用自己20年的执着奉献成就了大山孩子成长成才的梦想。
三岔口小学,一名教师4个学生,教师许生学今年53岁,在农村执教35年,把毕生美好青春奉献给了山村的教育事业,35年一路坚持走来令人敬佩。
太行山的美,怎能三言两语说完!
他镜头里面太行山的小山村。
他拍的红旗渠。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大叔,用镜头展现太行山,让更多人去了解巍巍太行,认识它不为人知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