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简注-季氏第十六
(2023-06-08 09:59:00)
季 氏 第 十 六
季氏将伐颛臾鲁属国,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恐怕尔是是,宾词,提宾标志过怪罪与句谓:恐怕怪罪你们吧?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蒙山,今山东蒙阴县南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系词社稷之臣也,何以以何,为何伐为呢?”冉有曰:“夫子季氏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周代史官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哪里用彼他相辅佐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系词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城固而近于费季氏采邑,今不取,后世必为成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恨夫那舍曰不说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少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和睦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此,故所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夫子,指季孙,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萧,通“肃”,萧墙,照壁,指宫廷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希,通“稀”,少有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大夫家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爵禄,指政权之去公室,五世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矣。政逮握于大夫,四世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矣。故夫三桓鲁国大夫孟孙、叔孙、季孙 ,皆鲁桓公之后代之子孙,微衰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诚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歪门邪道,友善柔阿谀奉承,友便佞花言巧语,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节制礼乐于礼乐,介词短语,作补语,省介词,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骄纵乐,乐佚佚,通“逸”游,乐宴宴饮乐,损矣。”
孔子曰:“伺侍于君子有三愆过失:言未及问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脸色而言谓之瞽盲。”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女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贪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戏弄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才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后患,见得思义。”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不及追随,见善则迁,见不善如探汤指快避。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四马,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首阳山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此之宾词,提宾谓与句谓:其说此吧?”
陈亢字子禽问于伯鱼孔子儿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曾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代词,可代人、事、物,此指话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代词,此指本立立身。’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之于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