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杂谈-有感学术研究
(2023-05-04 08:18:54)有 感 学 术 研 究
---给知友的信
知友
2023,4,23
你的比方,很生动:“一棵树上结了果子,各人来采果子,哪条路对?注释是一条路而已。”恕我有感,说几句,无理则当我没说,千万别伤我们的友谊。我决非针对你,而且,我是没资格说的。
就我读过的学术书,我觉得,你的话,深刻的反映了研究现状。人人从不同的路,来摘颗果子吃,用这颗果子,演绎因果,卖给学生。聪明的学生,如小霖,觉得不对,因为语言是载体。鲜有人去研究语言,研究整棵树,关心枝枝叉叉,怎样生长,怎样结果,结的是什么果。研究靠什么?首先是载体。离开载体,一切都是空的。研究载体,语法是大道,训诂是大海。不能舍大道,入大海,失去方向。语法是自然规律,最重要,也最萧条。緣于此,先秦典籍的难点,代代知道,代代无解,只好以见仁见智,安慰人心。
说句外行的话,中文系重基本功,不重创造性思维。这带进了学术研究。古人留下的包袱太重,谁都背不起。王弼短命,过人的,是天才,而非基本功。考证这点,是大工程。你最不满的,是我爱凭感觉说话,没有考证。鉴于你的意见,新本《风雅诗文》,那些话基本删了。留下的,是创见。你说,注、释、解三个不同层面,我同意;注要有据,我有异议。带有创意的注,不可能找到训诂的据。比如《论语·学而》:色斯举矣,翔而后集。色,翅色,宾语前置;斯,宾词,结构语词,提宾标志;集,停;句谓:举翅色,雉飞而后停。它的据,在文本语言,包括语法。古籍,尤其是经典,不言语法,不违语法;语法允许,多有省略;后人不察,导致误读。
我的学术,充其量,只是读书笔记。难免有错,却无泡沫。学术,有货亮货,对错其次,比如:太极、两仪、无、有、存在、存在者(物),古今中外,的道相通;阴阳理论,就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规律,实质是二进制数,表现在卦块图,至简,至真,至理,至精;没见人这样说过,完全出于自己研究。天地之始,为无,万物之母,为有,有生于无;《老子》宇宙观,远胜于霍金。你说起于星团爆炸,是反推的理论,也没有证实过,很对。大道至简,驾驭小道,从宏观到微观,不断被后人证实。上帝粒子,反道的,不可能存在。
夕阳的余晖,照耀着我的思路。平生所学,老有所用,出于意外。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也得真心的感谢你。小春说你是我的“great friend”。充满苦难的服侍,有幸的,是书桌就在床沿,思来就起,像只夜猫,能写作,有挚友。对待学术研究,我们看法有分歧,但我们的友谊,没有分歧。真诚是友谊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