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亚时晴

(2022-07-10 01:08:14)

兰亭-128

可亚时晴

“三希”之外,乾隆皇帝还有一件心头之爱,那就是绢本《平安贴》。

绢本《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草书,纵24.5厘米,横13.8厘米,4行,41个字,没有署名款。

草书《平安帖》最早见于北宋丛帖《绛帖》,后《宣和书谱》著录,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 元代被柯九思收得,明初入李锦之手,之后为文征明所得,明嘉靖二十年文氏父子将其刻入《停云馆法帖》,万历年后,辗转王世懋、孙鑛、吴家凤、曹溶、李宗孔,梁清标等人之手,最后被收入清室内府。此帖著于《石渠宝笈》,乾隆御笔亲题“可亚时晴帖”五字,称其仅次于《快雪时晴帖》。

虽然文征明,乾隆等人认为此帖出于王羲之,不过细看此帖,病笔俗笔不少,行笔时见滞重生硬,气阻不畅,并没有王羲之特有的气息。此件应是庸工摹写,失真太多,不是好贴。乾隆盛誉此帖,可能是因为此帖为高古摹本,又有文征明的认定,且历经名家收藏,流传有序的原故。

若说“可亚时晴”,乾隆应推许的是王羲之的行书《平安帖》,硬黄纸本,纵24.7厘米,四行二十七字,唐代双钩摹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原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修载”即王耆之,王羲之的伯父、书法老师王廙三子,羲之从兄弟,性情落拓不羁。他来了有十几天,好友们已经欢聚了几次。料想明天他们又会再来齐集,饮酒啸咏,自己却参加不了,徒增感慨。

晋人雅集之风极盛,羲之也乐此不疲。

首行头两字剥落,“平安修载”行楷,“来十余”行书,笔划精到,俊秀挺拔。次行首四字剥落,残字依稀,近于行草。“集存想”行书,笔精墨润,意气洋洋,“明日”渐草,流美。三行“当复数悉”作两草字,凌空欲飞,未行增慨一行一草作结。

羲之书法之难以企及,一是雄秀,二是变化莫测。雄秀是王羲之和魏晋一代人的审美追求,生命觉醒,精神解放,个性自由,这就是雄,羲之本人的“骨骾”个性就有很强烈的雄的意味。魏晋一代热烈地崇尚美、追求美,由表及里,仪态风度,琼花玉树,精神气质,冰清玉洁,这就是秀。通通由王羲之的天才涵括、映照、投射到书法里。自然本真是魏晋美学思想的灵魂,参差多态才是世界的本原,羲之把这种参差多态行之于书法,所以兰亭二十之字无一似,不仅单字,即便是构成字的点划,也不雷同。横无水平,竖不垂直,长短大小粗细向背,悬针垂露藏锋出锋,因势赋形,一任自然。也正因如此,王羲之的书法帖帖不同,变化莫测。

行书《平安帖》短短四行二十七字,字迹却有八处剥落,可算残帖,但无碍全帖清秀劲健之气。结体笔划行气,极尽变化,雄与秀,遒与媚高度统一,是王字行书的典范。行书间夹数草字,更添率意自然。

赵孟頫云:“得古人名迹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此之谓也。

可亚时晴

行书平安帖 王羲之

可亚时晴

草书平安帖 绢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雨后
后一篇:青李来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