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巳:暮春三月,风乎舞雩

(2019-12-04 01:09:51)
标签:

文化

书法

分类: 一个人的书法史

兰亭-9

上巳:暮春三月,风乎舞雩

《论语·乡党》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整部《论语》的神来之笔。

孔老夫子问四个弟子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大谈治国安邦,夫子哂之。到了曾皙,则大异其趣,他的理想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了曾皙的高论,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暮春三月,穿上新做的春衫,好友结伴,童仆相随。郊野空气清新,桃红柳绿,竹外桃花三两枝,浅草才能没马蹄。沂水河春水碧绿,流水潺潺,就在沂水边上解衣淋浴,春水洗净我一年的尘垢。春风荡漾,乘兴登上舞雩台,让这甜美的春风吹拂我的脸庞,然后一路歌唱,尽兴而归。

这是传统的译解,如诗如画,气爽神清,一切都如斯美好。

然而,这个解读其实并非正解。事实上,曾皙说的比这个更加美好。

误解,关键在一个“风”字。

按现代文,风就是风,吹吹风。以前一直以为“风马牛不相及”的“风马牛”是列举三样互不关联的事物,以示毫不相干,这个解释也是无懈可击。但读到原文才知道古人原意并非如此。“风马牛不相及”出自《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虽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注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所以“风”,是“雌雄相诱”之意,原句是说“就算牛马发情,也够不到啊”,故知“风”,其实就是为爱鼓掌。

古之所谓“男风”,也是此解。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话的意思至此就明白了。曾皙说的是,在沂水边痛快洗个澡,接着就到舞雩台上“风”一“风”,热情奔放,为爱鼓掌,做世间最美好的事情,然后唱着歌儿,尽兴而归。

上巳节是古时的盛大节日。三月三,冬尽春来,季节更替,此时万物复苏,是个播种孕育的季节。顺应时节,人们要清洗一个冬季积聚的寒气,驱除百病,助生阳气,沐浴就是这样一个仪式,称为“祓禊”。

上古之时,最重祭祀和繁殖,众多的人口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春天要祭祀高禖——生育和婚姻之神。高禖供奉在郊外,又作郊媒,郊野做媒之意。这就是春天郊游踏青的起源。顺理成章,上巳节还有一个最重要活动,“会男女”,所以上已节又是青年男女的狂欢节。上古民风淳朴,野合是合乎人伦之道的盛举,《诗经》里有不少咏叹男女的篇章:

舒而脱脱焉(你动作慢点),

无感我帨焉(不用解裙子,撩起来就可以了),

无使尨也吠(你小点声,别把狗都招来了)。

所以,圣人讲了一辈子仁义道德,对于曾晳的高论不以为忤,反而非常赞许,因为曾皙的理想不但合乎古制,而且潇洒,脱俗,高蹈,可以算得上是名士风度之始了。

《史记》也记载孔子就是野合而生,此是古时平常之事。

上巳节的盛况,春秋郑国有记载:“三月上巳,男女倾城而出,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直到唐朝,还见于杜甫的诗篇:“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至于水边宴饮,群贤毕至,曲水流觞,则是后来逐渐发展出来的文人雅事。

大日子每每有大事发生,王导巡游镇慑江东是第一件,另一件就是永和九年,彪柄书史的兰亭集会。

上巳:暮春三月,风乎舞雩

吴冠中 《春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