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运诗词印象:当代诗词现实主义的探索与重塑文/苗洪汪其飞

(2023-05-30 21:27:14)
标签:

游运诗词

苗洪

汪其飞

评论

分类: 见诗如面出品

游运诗词印象:当代诗词现实主义的探索与重塑文/苗洪汪其飞
《荷韵》·代建红

 

 不向春光争艳色,偏将秀媚献萧骚。从来玉魄矜寒飒,尤到重阳更挺腰。

                       ——题记·游风中菊韵

 

游运诗词是传统主题和现实意境的结合,虽然呈现多元风格,但可以认为是具有后现实主义的倾向,就整体上而言,诗人以传统形式表现时代风貌和现代人的情感,而不是用陈旧意象再现似曾相识的古典意境

 

一、解读游运诗词给我们带来一个比较宏观层面的诗歌理论问题。也就是说,世界范围内,尤其是百年以来,或者说中国新诗(自由体或现代诗歌)是否对中国古典诗产生过影响呢?很明显,在游运诗词中有着显著的现代诗歌元素。一般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影响了中国现代新诗,这是肯定的。从闻一多的《死水》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都有过新格律诗的探索。而现代新诗如何影响当代格律诗词,从游诗词中,我们看到了古体诗词中的新诗元素,如《女冠子·花与蝶》:

 

美丽花瓣,锁在门窗里面,好精神。

彩真鲜,幽香正可人。

 

有蝴蝶驾到,未太迷魂。

月月天天过,总无门。

 

这是一首符合格律的词作,读起来一点也不陈旧,似乎就是没有格律的新诗,具备了新诗既好理解又有韵味的特征。如果要从理论上游运诗词解释为某一种诗歌现象的话,他其实是一种属于解构主义框架后的诗歌创作实践。因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作用于诗歌内部事务,却始终都没有形成另一种新的诗歌写作方向,尤其是古典诗词的写作方向。因此,我们只能使用永恒来形容某些主题的存在,如伦理、情感、花草等元素。我们寻求诗歌的突破,是否就必须抛弃那些被称为永恒的意象是否在这些传统的诗歌意象中寻求与重建关于诗歌的新形态?这方面的问题,游运诗词就给我们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解释:让传统形式在新的语境下表现时代新声。

现代新诗对于古体诗词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现代元素的运用如互联网、智能世界、机器人问题在于,仅仅只是在我们的诗歌当中使用了一些非常现代的语言及其现实生活的新概念,就代表着中国诗歌的新现实主义时代来临了吗?我们的诗歌需要表现出一些实质性的描述与突破。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否认四川诗人的艰辛探索努力。游运诗词虽然形式标签为格律诗词,但是,实际上处处表现出现代诗歌的气息,折射出现实主义诗歌风格特征。如以下这首小重山·比格尔海峡

 

世界南端海上行

风狂难立脚,好心惊。

企鹅海燕浪尖鸣

真自信,敢与疾风拼。

 

天冻再低零

山峰添白雪,月微明。

蓝鲸滚动冷无声

喜,正好有航灯

 

二、看似孤立的游诗词文本,实际上曾经遭遇过一个复杂化的中国诗歌环境。我们纵观游诗词的主题,创作风格及其语言的运用过程明显可以发现——他试图进行一种关于新现实主义或者说后现实主义风格的探索与实践。大约在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世界现实主义产生了深刻的结构变异,由一般的现实主义发展演变为关怀底层的后现实主义。它的基础正基于是对本体论原则的多样化理解,以及作者与这个世界关系的开放性认识。游运几乎是中国第一代接受了这种后现实主义思潮影响的本土诗人之一。而在他之前的包括《另一种视觉》(游运第一部诗集,漓江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在内的诗歌,就形象化地揭示了关于后现实主义的场景结构。而此时的中国诗歌,正在进入的却是一个属性为寻根的诗歌潮流及诗歌时代。并且也就是在此时,中国诗歌也同时出现了后印象主义的诗歌方针。

而正如他在《街边绿》中所注入的绿色元素,基本上就是新现实主义风格的运用:

 

街边一簇绿,四季复回中。

冬去繁花绽,秋来硕果红。

芳菲留角落,绚灿亮天空。

纵使无人问,精神岁岁同。

 

诗既有关于诗歌本身的美学写意,也有关于现代城市人文景观及其空间景观,人性景观的多层次叙述。使诗歌充斥着一种比较深度的现实主义原则。我们在这篇评论当中,分析游运诗词的现实主义结构及其拓展方面。而这也是我们从理论上分析研究游诗词的重要根据。当然,他的诗歌当中还出现了一些关于现代科技和现代生活的双重场景。如《麻将》就给我们叙述了一个流水线似的麻将现代场景。显,这实际上就是属于一种新现实主义的写实场景:

 

机器揉搓速度加,人人脸上挂红霞。

青烟袅袅雾中乐,好手双双桌面滑。

偶有一声哈站笑,原来两杠吼开花。

灵魂囚禁精神在,只想输赢不想家。

 

很明显,这首诗表现的就是底层生活,它既具有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讲究细节的真实性,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但更重要的是,它在借鉴和使用后现代的文学理念和创作方法的同时,展现出了极为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再如《工地关注底层民众的特征极为显著

 

红锅炒豆忙,豆爆炙衣裳。

汗盛落高架,灰沉染短装。

砌刀墙上舞,大厦手中彰。

烈日相煎急,龙王不在岗。

 

以上这几首诗,都是用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读起来使其境,能够从作品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中受到感染。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关联,可以说是游诗词后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特征

 

三、有人说写诗是为了找生命的解锁密码而对于诗人本身主体生命的释然,是游运诗歌思想的一次自白风格的尝试。在《自嘲》这首诗歌中,诗人描述了自身的清净与尘世的碰撞,看似有些自我嘲笑,却也心安理得:

 

书门修蹇六旬身,未拂坊间一片云。

画上竹枝空有骨,池中月影枉无尘。

山飞流水沉渊去,海孕浮游随浪分。

欲把梦魂留,还将笑面掩啼痕。

 

或许《自嘲》这首歌词,能够成为一个关于生命写作的样本。青春年少的单纯和困惑与迷茫交织在一起,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灵魂最终摆渡到何方。到了壮年虽然风骨形成不染一尘,却如画上的竹枝水中的月影,彼岸永远都是一个远方。到了老年进入诗歌的空灵境界,在万事虚空的世界里沉渊随浪,既不在现实的此时,也不在梦想的此时。而与此同时,游运在另外一首诗歌《自白》里,其实是深化了这种自我解剖的结构主题:

 

几番霾雾染征程,幸有清风相伴行。

未赴瑶台识李靖,已来尘世认刘珵。

金猴不怕火炉炼,玉笏枉然笼屉蒸。

麝带脐香休讶异,诗书可点地球灯?

 

这首诗歌在问讯中寄托着深沉的意愿,是游运创作风格的一次结构性升华。我们可以把《自白》看成是一首浓缩着人生某种本能欲望的优秀作品。时光此时永远都只是一个点与线点与坐标轴心的关系匆匆而过之后,我们才开始承认他的存在。人生既然是一个过程,那就必然交织着许多复杂的细节。既有惊心动魄,也有行云流水。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本质,希望与觉悟的本质。《自白》不是一首反映现实性场景的诗歌。或许是只有到具有一定人生阅历的时候,才能体会其中的诗意,其中反反复复的交织与矛盾甚至是遗憾与希望与失望并存的一些觉悟。

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自白》中看到游思想里更加深刻一些的生命观与存在观。在《自白》当中,生命永恒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文学主题。不同于那些既咏唱生命又咏唱死亡的极端化诗歌。生命在诗中是个客观存在,谁也没有经历过死亡。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就只能以生者的名义写作。而只有生命才能指导我们写作的方向。无论是一些生活的碎片还是经历的碎片,当变成诗歌的时候,就可以变成一种关于生命的写作。换言之,歌颂生命永远都是诗人的写作使命。而生命的存在是要点亮地球灯”,消除人类的黑暗。

当然,游运的诗歌也遭遇到了一些关于语境的困惑及矛盾。而这种困惑则主要是集中在当下人性的现代环境叙述方面。他试图在《忆秦娥·参观监狱》尝试着用监狱这个特殊场合阐述现代人性的弱点与现实主义人性焦点的碰撞与反思:

 

真悲惜,一方粪土前程逆。

前程逆,铁窗之下,泪痕如刻。

 

人生一世当清白,如莲不染心高节。

心高节,花红桑梓,鸟翔南北。

 

总之,关于游运诗歌的分析,我们还是坚持了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来进行我们的评论。游运已经出版的诗集有《花的变奏》《银杏的风采》《沉默的云》《另一种视觉》《游运诗词选》等。其现代诗歌在表现意象客体和抒情主体意思景象方面有独特的闪光点,既有趣味又有启迪性。其古体诗词在内容上耳目一新,在语辞上自然天成,在意境上有所蕴涵,着实让旧体诗表现出了新的韵味他的后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更让诗歌直抵现代人的心底。诗的形象性、音乐性、抒情性和张力特征都得到很好的体现。我们期待游能够面世更多的诗词佳作,共同迎接中国诗词的繁荣未来。(本文作者苗红系人民网特邀评论员,诗歌评论家;汪其飞系诗人、出版编辑)


游运诗词印象:当代诗词现实主义的探索与重塑文/苗洪汪其飞
 诗人游运

 

诗人简介:游运,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开始发表诗作。出版的诗集有《花的变奏》《沉默的云》《另一种视觉》《游运诗词选》等。现居成都。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