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乡子词阅读笔记(三)
(2021-04-29 09:50:41)
标签:
情感诗词文化唱酬 |
分类: 读书 |
苏轼《南乡子》13首阅读笔记(三)
三、自况
熙宁十年四月至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为徐州太守。期间作《南乡子·自述》(172),描画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上片写闲悠的生活。铺上凉席,放下碧纱帐午休。直到晚风吹过,方才一觉醒来。闲卧席上,听外面公堂一片寂静,知道无事可办了。乃徐徐起身,半躺半靠着,把床头的几卷书读完。极写了一个“闲”字。下片是思考和自问自答。搔搔头发,吟诵归隐的诗句,感到对功名利欲兴趣缺缺。假如有人问起我的才干能耐如何,我只能说不过是一个愚字罢了。表面上看是自嘲,实际上不仅是在功名上不争,而且体现了苏轼的为官主张。他在《浣溪沙》中有“长记鸣琴子贱堂”句,主张选贤任能,依靠人才,身不下堂,鸣琴而治;在《超然台记》中也说,在密州“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所以,他是很乐意自认“占得人间一味愚”的。
元丰四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到黄州后,他开始住在定惠院,后迁到长江边上的临皋亭。他的“无所往而不乐”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得很明显。春天的傍晚在临皋亭上观景,他作了一首《南乡子》,副题《黄州临皋亭作》(176):“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暮雨暗阳台。乱洒高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评论说:“公居亭中,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若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写照。上片从杯中倒影来看景。落日斜照,云山青翠倒映酒杯中。词人忽然觉得,这景色是那样熟悉,像是故乡岷山、峨眉山的积雪,融为春水初下,翻着雪白的浪花;又像是万顷葡萄丰收,酿为绿色的新酒,上面浮动着白色的酒沫。杯中景色如此独特,既反映了苏轼旷达的胸怀,也是人在他乡,心系故土的表现。下片是实景的动感变化。前两句写雨。下雨了,雨幕笼罩,阳台暗了下来,风向飘忽不定,雨沫从不同方向飘进高楼,连美人的粉腮也打湿了。后三句写雨停,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透过云层,把半边天和江上的倒影染红,如同水天各红一半,景色瑰丽,无与伦比。思乡之情是上片的内在逻辑,自然景观的倏忽变化,是人生感受的外在表现,神气贯通、融为一体。这也是苏轼无论何时何地,都寻找生活的积极方面的表现。